[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7927.3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9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华;张晓东;陈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2 | 分类号: | F16D4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李桦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离合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影响汽车性能的因素有很多种,如汽车变速器,一般情况下汽车变速器的换挡过程是通过汽车离合器拨叉配合变速器中的齿轮来实现的。
现有汽车离合器拨叉为双活塞控制,即在汽车离合器拨叉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控制活塞,当相应的电磁阀接收到信号时,相应的油路即被打开,推动活塞运动,活塞推动汽车离合器拨叉运动完成换挡,通过两组电磁阀及两组活塞的运动,最终实现汽车离合器拨叉的换挡。同时,活塞回油油路主要依靠活塞原进油油路,当电磁阀给出泄压信号时,相应通路的油压关闭,油路中的油通过快速回油阀进行泄油。
但是变速器油路中均存在一定量的空气,理论上液压油是不可以压缩的,但空气可以压缩,在换挡过程中势必会存在换挡冲击及换挡不到位的风险,而且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一、双活塞机构体积大,加工难度及成本高。
二、活塞泄油油路与进油油路为一条油路,因此泄油效果差。
三、现有结构无泄压缓冲装置,在换挡过程中会出现换挡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使汽车离合器拨叉可以实现两个档位切换的同时减小了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的体积及控制油路阀体油腔数量,降低了汽车离合器阀体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包括缸套,所述缸套内配合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端设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用于与汽车离合器拨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连接有第一进油油路,所述第一进油油路连通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油口连接有第二进油油路,所述第二进油油路连通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缸套上与所述第一进油口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出油口,所述缸套上与所述第二进油口相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连接有第一泄油油路,所述第一泄油油路内设有第一泄油阀,所述第二出油口连接有第二泄油油路,所述第二泄油油路内设有第二泄油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泄油阀和第二泄油阀均包括弹簧和设置于所述弹簧上的堵头,当液压油从所述第一出油口流入所述第一泄油油路时,随着所述液压油的油压增大,所述液压油可推动所述堵头移动,从而使所述堵头逐渐堵住所述第一泄油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堵头两侧设有导轨,所述液压油可推动所述堵头沿所述导轨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中部沿周向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缸套的端部固定有轴承,所述活塞杆配合穿设于所述轴承内。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为滚针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的外壁上沿周向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空挡限位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油泵和连接于油泵出口的主油路,所述第一进油油路和第二进油油路分别与所述主油路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当汽车离合器拨叉需要挂一档时,控制一档的第一电磁阀接收信号,第一进油油路打开,液压油从第一进油油路进入缸套上的第一进油口,缸套内配合设有活塞,液压油会推动活塞运动,并带动活塞一端的活塞杆向一档处压缩,克服空档作用力和一档作用力,由于活塞杆与汽车离合器拨叉相连,因此活塞杆会同步带动汽车离合器拨叉挂入一档;当汽车离合器拨叉需要挂三档时,控制三档的第二电磁阀接收信号,第二进油油路打开,液压油从第二进油油路进入缸套上的第二进油口,缸套内配合设有活塞,液压油会推动活塞运动,并带动活塞一端的活塞杆向三档处压缩,克服空档作用力和三档作用力,由于活塞杆与汽车离合器拨叉相连,因此活塞杆会同步带动汽车离合器拨叉挂入三档。这种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通过两路电磁阀各自控制一路进油油路进油,进而推动一个单出杆结构的三工位活塞运动,从而同步带动汽车离合器拨叉向不同方向运动,使汽车离合器拨叉可以实现两个档位的切换,与现有技术的双活塞机构相比较,仅采用一个活塞即可实现两个档位的切换,使得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的体积减小、加工难度降低、且降低了汽车离合器拨叉控制装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7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旋转机架的配电柜
- 下一篇:新型搅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