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aN纳米花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57610.X | 申请日: | 2014-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3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任霄钰;周平;苑进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21/06 | 分类号: | C01B21/06;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40004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an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GaN纳米花的方法。
背景技术
GaN纳米材料因其具有比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在光学、电学、催化、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GaN的纳米结构,包括纳米晶、量子点、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环、纳米带等结构,体现出不同的性能,吸引了众多的研究。GaN纳米结构的合成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MOVPE)、分子束外延(MBE)、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等。1996年,Goodwin小组首次报道了生长于硅胶孔中的GaN纳米晶,他们将二聚二甲基镓二苯胺嵌入硅胶孔中,然后采用化学热解生产GaN纳米晶。同年,钱逸泰小组利用苯热法合成了GaN纳米晶粒,成果发表在美国著名期刊Science上。他们首先将适量的GaCl3苯溶液和Li3N粉放入带有银内衬的高压釜中,加入苯至总容量的75%,后将高压釜于280℃保温6h~12h后冷却至室温。将黑色沉积物用纯乙醇清洗以去除GaCl3。最后在100℃真空下干燥,即可得到平均粒径为32nm的GaN颗粒。Goodwin等报道了用反应激光烧蚀法合成GaN量子点。Tanaka和他的同事们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沉积法在6H-SiC(0001)基片上成功制备出GaN量子点。1997年,清华大学范守善等人第一次报道,利用碳纳米管作为模板,诱导生长出了直径19.4nm均匀有序的单晶GaN纳米棒,并观察到蓝光发光峰,该成果发表在美国著名期刊Science上。2003年Joshhua Goldberger等用在(110)蓝宝石上沉积的ZnO纳米线做模板,利用镓和氨做反应源,氩或氮做输运气体,沉积温度为600~700℃,制备出单晶GaN纳米管,并发表在Nature上。此外,Cheng等人采用氧化铝模板法,在阳极铝模板上组装出了高度有序的GaN纳米线。Dung和Lieber基于气—液—固(VLS)生长机制采用激光辅助催化反应工艺来合成GaN纳米线。2000年美国Howard大学的M.He等直接以金属Ga与NH3反应制备出GaN纳米管及纳米线。2002年,李镇江课题组用金属Ga和氨气直接反应制备出了GaN纳米棒、纳米线、纳米带和纳米环。
总之,不同GaN纳米结构的制备受到广泛的研究和重视,然而关于GaN纳米花的研究却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GaN纳米花的制备方法,为一种新型GaN纳米结构,该方法使用等离子辅助RF-MBE在顶部具有六棱锥结构的GaN纳米柱顶端同质外延生长出GaN纳米花。
本发明的一种GaN纳米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在蓝宝石衬底背面镀一层以增加吸热的Ti层,在衬底上生长一层GaN外延层后沉积一层SiO2,再涂上光刻胶,然后将模板放在胶上并施加压强至压印胶充满模板空隙后固化处理;
b.通过反应离子束刻蚀:先以压印胶为掩膜使用CF4气等离子体刻蚀SiO2将图形转移到SiO2上,然后再以SiO2作为掩膜使用Cl2和BCl3以及Ar气的等离子体各向同性刻蚀GaN,最终得到蓝宝石衬底上的GaN纳米柱阵列图形化衬底;
c.将制备的GaN图形化衬底用射频等离子辅助RF-MBE技术在纳米压印GaN纳米柱上再生长GaN纳米花,MBE所用Ga源和N源的纯度均为4~8N,气体流量比为1:8~14,生长温度为450~950℃,压强为2.0×10-7~1.6×10-4torr,射频功率为300~600W,生长时间为2~8h,得到六棱锥顶端生长有GaN纳米花结构的GaN纳米柱阵列;
进一步,步骤a中,采用MOCVD法生长GaN外延层,采用PECVD法沉积一层SiO2,用旋转涂胶的方法涂上一层高分子聚合物,涂胶的旋转速度为5500~6500r/min,胶厚为1.45~1.6μm,并在温度为85~105℃下烘片2~6分钟,然后将模板放在胶上并施加压强为20~30个大气压;
进一步,步骤a中涂胶的旋转速度为6000r/min,胶厚为1.54μm,并在温度为95℃下烘片4分钟,施加压强为25个大气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师范大学,未经重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7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