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破碎锤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7087.0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8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慎志东;张晓芳;魏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东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00 | 分类号: | B02C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破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气动破碎锤,属于井下巷道底面破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煤矿巷道掘进完成后还未进行回采时,巷道底面受各种应力作用常出现严重鼓包、变形即底鼓,严重影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面的掘进工作。现在主要是靠人工借助简单的工具,对底鼓进行破碎,再将破碎煤岩装到皮带输送机上进行清理,所以用现在的工艺清理底鼓速度慢,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耗费人力。目前,国内外在装煤机及破碎机方面均有产品问世,但多台机械在井下狭窄巷道作业非常不便,不适合用于狭窄的巷道底鼓清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型的气动破碎锤,能够实现狭窄巷道底鼓破碎的机械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动破碎锤,包括机架、行走轮、扶手、支承臂、破碎锤、破碎气缸和支撑气缸,机架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机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扶手,L形的支承臂一端铰接在机架的中部,支承臂的另一端伸向机架的前方并与破碎锤的上端铰接,破碎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支承臂的中部且活塞杆端部与破碎锤铰接,支撑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且活塞杆端部与支承臂的前部铰接。
所述的机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气缸式的前支承,所述前支承的下端垂直向下并固定安装有底靴。
所述的机架的前端并列安装有两个前支承。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小型的巷道中清除地面的底鼓,只需手推至工作点,开启气动系统使破碎锤上下动作对底鼓进行破碎,实现了底鼓破碎机械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机架前的前支承使本发明在工作点可直接固定在地面上进行破碎工作,不需工人手扶,解放了双手去做其他的工作,节省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机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机架,2为行走轮,3为扶手,4为支承臂,5为破碎锤,6为破碎气缸,7为支撑气缸,8为前支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气动破碎锤,包括机架1、行走轮2、扶手3、支承臂4、破碎锤5、破碎气缸6和支撑气缸7,机架1的下部安装有多个行走轮2,机架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扶手3,L形的支承臂4一端铰接在机架1的中部,支承臂4的另一端伸向机架1的前方并与破碎锤5的上端铰接,破碎气缸6的缸体铰接在支承臂4的中部且活塞杆端部与破碎锤5铰接,支撑气缸7的缸体铰接在机架1上且活塞杆端部与支承臂4的前部铰接。
所述的机架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气缸式的前支承8,所述前支承8的下端垂直向下并固定安装有底靴。
所述的机架1的前端并列安装有两个前支承8。
工作过程:
手推扶手3将机架1推至工作点,使破碎锤5下端对准待破碎的底鼓;
控制前支承8下端伸出底靴撑在地面上,使本发明固定在地面上;
开启气动系统,使破碎气缸6和支撑气缸7运作,操控支承臂4前的破碎锤5连续地垂直下落重击在底鼓上,使其破碎,实现了底鼓破碎机械化,节省了劳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东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山西东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7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