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蝈蝈笼编织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7051.2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2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世明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杨海霞;时立新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蝈蝈 编织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笼子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蝈蝈笼编织新方法。
背景技术
蝈蝈,学名螽斯,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触角细长,腹部大,翅膀短,善于跳跃,吃植物的嫩叶和花。雄的前翅有发音器,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在豫东又叫蚰子(音),雄的称为“叫蚰”,雌的称为“母蚰”。因其能发出“啯、啯、啯……”悦耳的叫声,而广受欢迎。温度对蝈蝈很重要,当温度在25℃到36℃之间时,蝈蝈才会‘引吭高歌’。如果低于25℃,蝈蝈很容易感冒、拉稀,最终死掉。市场上有专门用来装蝈蝈的笼子,但是大多存在笼子体积大、多悬挂于室外,不易保暖,不方便携带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蝈蝈笼编织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蝈蝈笼编织新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取16条长12-20cm、宽2-2.5mm且经过预处理的高粱篾或芦苇篾,将其等距插在砧模的内模和外模之间的空隙中,按压内模用以加固篾条;所述砧模由形状相同且均呈倒锥台的内模和外模组成,内模为实心体且位于外模内;
2)用手握住5根篾条,将第6根篾条压过第5至2根篾条并穿插过第1根篾条,再将第7根篾条压过第6至3根篾条并穿插过第2根篾条,如此类推,按压4插1逐条编织;或者用手握住6根篾条,将第7根篾条压过第6至2根篾条并穿插过第1根篾条,再将第8根篾条压过第7至3根篾条并穿插过第2根篾条,如此类推,按压5插1逐条编织;直至编织成一圆形口,并逐一拉抽篾条收紧成圆口;
3)拔下内模,取出上述篾条,按照步骤2)逐条编织另一端,直至成另一圆形口,并逐一拉抽篾条收紧成圆口;
4)收尾:将两端圆口的篾条分别按压2插1逐条编织,剪去多余的篾条完成收尾,此时一个椭球型的蝈蝈笼就成型了。
具体的,步骤1)中所述的预处理为:将高粱篾或芦苇篾在水中浸泡1-3h,然后于沸水浴中蒸10-30min即可。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蝈蝈笼的编织方法简单易行,所得蝈蝈笼呈椭圆球型,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尤其是,当天冷气温下降时,可装入口袋中便于外出携带,保证了蝈蝈的生存温度,延长了蝈蝈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编织方法中所使用的砧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16条芦苇篾等距插在砧模的内模和外模之间的空隙中的示意图;
图3为按压5插1逐条编织的示意图;
图4为按压5插1逐条编织,直至形成两个圆形口的示意图;
图5为按压2插1收尾一个圆形口后的示意图;
图6为编织好的蝈蝈笼成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便携蝈蝈笼编织新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取16条长15cm、宽2.2mm且经过预处理的芦苇篾(所述的预处理具体为:将芦苇篾在水中浸泡2h,然后于沸水浴中蒸20min即可),将其等距插在砧模的内模和外模之间的空隙中(见图2),按压内模用以加固篾条;所述砧模(如图1所示)由形状相同且均呈倒锥台的内模和外模组成,内模为实心体且位于外模内;
2)用手握住6根篾条,将第7根篾条压过第6至2根篾条并穿插过第1根篾条,再将第8根篾条压过第7至3根篾条并穿插过第2根篾条(见图3),如此类推,按压5插1逐条编织;直至编织成一圆形口,并逐一拉抽篾条收紧成圆口;
3)拔下内模,取出上述篾条,按照步骤2)逐条编织另一端,直至成另一圆形口(见图4),并逐一拉抽篾条收紧成圆口;
4)收尾:先将一端圆口的篾条按压2插1(即手握3根篾条,将第4根篾条压过第3和2根篾条并穿插过第1根篾条,再将第5根篾条压过第4和3根篾条并穿插过第2根篾条,如此类推)逐条编织,剪去多余的篾条,该端完成收尾(见图5),然后按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端圆口的收尾,此时一个椭球型的蝈蝈笼就成型了(见图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世明,未经刘世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7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