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座椅调控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6542.5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B60N2/06;B60N2/22;B60N2/16;G08C1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仓山区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吕元辉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座椅 调控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无线通讯技术进行车载座椅调控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用户对舒适度、便捷度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子智能技术在汽车车内装置上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车载座椅的电子调控功能就是其中一种先进而方便实用的功能。然而,即使是带电子调节高级功能的轿车,也没有座椅电子记忆能力,或者对记忆的容量有限制,如果超出了可记忆人数就无法实现记忆功能。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不需额外硬件基础便能方便快捷地进行座椅调控的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车载座椅调控方法,包括步骤:
移动终端接收用户对座椅进行的调节信息;
将调节后的座椅状态信息存储于移动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方法中,步骤“移动终端接收用户对座椅进行的调节信息”之前还包括步骤:
移动终端与座椅控制端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或有线通讯方式建立同步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方法中,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对座椅进行调节,或用户利用座椅控制端对座椅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方法中,所述调节信息包括座椅的前后位置信息、靠背角度信息或座椅高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方法还包括步骤:
移动终端接收用户对座椅状态信息的选择;
调控座椅状态为用户所选择的座椅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方法中,所述座椅状态信息还包括用户ID信息、车辆型号信息或座椅ID信息。
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车载座椅调控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座椅控制端;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一通讯单元和存储单元;
所述座椅控制端包括第二处理单元、第二通讯单元和调节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调用第一通讯单元进行与第二通讯单元之间的信息收发操作;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用户对座椅进行的调节,调用调节单元对座椅进行调节;
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将调节后的座椅状态信息保存于存储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座椅调控系统中,移动终端还包括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
显示单元用于在移动终端屏幕上显示座椅状态或座椅调节功能;
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对座椅进行的调节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对座椅进行的调节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调用第一通讯单元通过无线通讯方式或有线通讯方式与第二通讯单元建立同步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系统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从存储单元中调取可选座椅状态信息,并调用显示单元在移动终端屏幕上显示可选座椅状态信息;
输入单元还用于接收用户对座椅状态信息的选择;
第二处理单元根据用户对座椅状态信息的选择,调用调节单元调控座椅状态为用户所选择的座椅状态;
所述座椅状态信息还包括用户ID信息或车辆型号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系统中,所述调节信息包括座椅的前后位置信息、靠背角度信息或座椅高度信息。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能大大简化多次乘坐某一车辆的乘客每次进行座椅调节的流程;并且存储容量大、精准性高,只需要一台移动设备即可同时支持多位乘客、多种车型、多个位置的需求,同时也不需要额外的硬件设备支持,具有快捷便利智能化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移动终端
2-座椅控制端
11-第一处理单元
12-第一通讯单元
13-存储单元
14-显示单元
15-输入单元
21-第二处理单元
22-第二通讯单元
23-调节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车载座椅调控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移动终端接收用户对座椅进行的调节信息;
S2、将调节后的座椅状态信息存储于移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5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撑杆内凹式索拱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以替代手纸的大众环保便后冲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