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LED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6441.8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7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12 | 分类号: | H01L33/12;H01L33/16;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长 si 衬底 led 外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外延片,特别是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LED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新型固体照明光源和绿色光源,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环保、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以及多彩等突出特点,在室外照明、商业照明以及装饰工程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当前,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照明领域,LED发光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产品,必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二十一世纪将是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的时代。但是现阶段LED的应用成本较高,发光效率较低,这些因素都会大大限制LED向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III-族氮化物GaN在电学、光学以及声学上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质,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GaN是直接带隙材料,且声波传输速度快,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低,击穿介电强度高,是制造高效的LED器件的理想材料。目前,GaN基LED的发光效率现在已经达到28%并且还在进一步的增长,该数值远远高于目前通常使用的白炽灯(约为2%)或荧光灯(约为10%)等照明方式的发光效率。数据统计表明,我国目前的照明用电每年在4100亿度以上,超过英国全国一年的用电量。如果用LED取代全部白炽灯或部分取代荧光灯,可节省接近一半的照明用电,超过三峡工程全年的发电量。因照明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会因此而大大降低。另外,与荧光灯相比, GaN基LED不含有毒的汞元素,且使用寿命约为此类照明工具的100倍。
通常GaN基LED制备所使用的衬底为蓝宝石以及SiC。但由于蓝宝石衬底价格较高,导致现阶段LED芯片价格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次,由于蓝宝石热导率低(100℃时为25W/m.K),很难将芯片内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导致热量积累,降低了器件的内量子效率,从而最终影响器件的性能。对于SiC而言,虽然不存在上述的缺点,但高昂的价格制约了它的应用;另外,SiC衬底制备GaN基LED的专利只掌握在少数的外国公司手上。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价格低廉,具有高热导率的新型衬底。
Si衬底由于具有成熟的制备工艺,高的结晶质量,以及低廉的价格,高达100W/m.K的热导率,成为了制备GaN基LED器件衬底最好的选择之一。但与GaN之间巨大的晶格失配(16.9%)会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穿透位错,降低GaN层的晶体质量,而穿透位错的存在会导致缺陷复合,从而降低LED的内量子效率,极大的阻碍了LED的发光效率的提高。此外,巨大的热失配(54%)会在降温过程中引入张引力而在GaN表面产生裂纹,制约LED器件的制作。因此为了获得高发光效率的硅衬底GaN基LED,必须要外延出高质量的GaN薄膜,同时防止裂纹的产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长在Si衬底上的LED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AlN及AlxGa1-xN作为起始缓冲层,利用缓冲层间的晶格差异产生的应力过滤穿透位错的延生;通过AlN/GaN应力补偿层补偿降温过程中的张力从而阻止 裂纹的产生,进而能够外延出超过4μm,高质量的GaN薄膜;同时采用此结构外延生长Si掺n-GaN层、InyGa1-yN/GaN量子阱层、AlzGa1-zN电子阻挡层和Mg掺p-GaN层,即LED外延片结构;确保在外延降温过程中不产生裂纹,能够在硅衬底上外延出高质量的GaN薄膜,降低缺陷密度,提高LED的内量子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