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纳米管宏观体的连续制备及成膜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56047.4 | 申请日: | 2014-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1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农;陈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宏观 连续 制备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连续制备筒状碳纳米管宏观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惰性气体为载气将气化的反应液带入管式炉中,经高温催化裂解反应,制得碳纳米管并组装成筒状碳纳米管宏观体,随气体连续的从炉管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管式炉和刚玉管组成的合成反应器,刚玉管的进气端通过法兰和石英管相连,石英管和进气管相连,并通过输液管和输液泵相连,输液泵将反应液压入石英管,在石英管中气化随载气进入反应炉中参与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得的筒状宏观体随载气连续被带出炉管,并漂浮在大气环境中,有待于下步成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液为溶解了二茂铁和噻吩的,以碳、氢元素组成的烃类和以碳、氢、氧元素组成的醇、酮或羧酸类化合物,或其混合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液供入速率为0.1-10sc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为高温管式炉,炉管是刚玉管,管径为10-60mm,反应温度为1200-18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气为氮气、氦气和氩气等惰性气体,载气流量为10-1000sc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状碳纳米管宏观体是由单壁,双壁,或薄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碳纳米管组成,该宏观体的管径为3-60mm,从炉管吹出的速率为1.2-50m/min。
9.一种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得的碳纳米管宏观体制备碳纳米管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炉尾放置一台纺膜的圆筒状辊子,在辊子上铺上用凝固液润湿好的基底薄膜,将筒状碳纳米管宏观体有序的缠绕在基底膜上,收缩成膜,最终碳纳米管膜可附着在基底薄膜上,也可以从基底膜上脱离,制得自支撑碳纳米管薄膜,脱离方法可是干法剥离或湿法剥离,取决于所使用的基底膜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电动机带动下可以转动的圆筒状辊子,辊子上铺有润湿好的用作碳纳米管膜基底膜的薄膜,在辊子下面装有丝杆驱动装置,纺膜过程中,辊子在转动的同时沿辊的轴向作往复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状辊子的直径和长度可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所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的面积S由圆筒状辊子的直径d和长度L决定,S=pdL,例如直径2m,长5m的辊子最大可以制备31.4m2的碳纳米管薄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薄膜的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可以薄至0.01微米,厚至1毫米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膜材质为由植物纤维制成的纸,有机薄膜,或金属薄膜。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剥离为在基底膜上铺上较厚的碳纳米管薄膜后,借助锋利的机械工具将薄膜直接剥离下来,该方法适用于制备较厚的自支撑碳纳米管薄膜。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剥离为将铺好的薄膜浸到溶剂中,利用碳纳米管薄膜和基底膜在溶剂中不同的物化性质,使其自动分离,经多次漂洗后,晾干,制得自支撑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0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膜
- 下一篇:一种梭形单层片状NaTi2(PO4)3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