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量气体泵及其排气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56007.X | 申请日: | 2014-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6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胡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优士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C7/00 | 分类号: | F17C7/00;F17C5/00;F17C13/04;F17C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 地址: | 102609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 气体 及其 排气 方法 | ||
1.一种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耐压瓶(100)、稳压减压结构(101)和空气过滤器(102);所述稳压减压结构(101)设置有单向进气阀(4)以及出气口(6);所述稳压减压结构(101)与所述耐压瓶(100)的瓶口密封连接;所述稳压减压结构(101)的出气口(6)通过连接管(103)与所述空气过滤器(102)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器(102)的出气口连通限流管(104);所述限流管(104)设置出气孔(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瓶(100)为PET材质的耐压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03)为PVC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管(104)为TPU或PVC软高分子材料的限流管,其内径不超过1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105)孔径为20~5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减压结构(101)包括下腔体(1)、上腔体(2)以及上盖(3);
所述下腔体(1)的侧壁设置有单向进气阀(4),所述下腔体(1)的内壁设置有与被安装瓶口螺纹适配的螺纹;
在所述上腔体(2)的底壁开设有与所述下腔体(1)连通的减压出口(5),在所述上腔体(2)的侧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出气口(6);
所述上腔体(2)内还设置膜片(7)、连接杆(8)和压板(9);所述上盖(3)密封安装在所述上腔体(2)的上方;所述膜片(7)密封安装在所述上盖(3)的下方,所述膜片(7)与所述上盖(3)的内壁之间形成的空间为所述膜片(7)的运动空间;
所述压板(9)可绕支撑轴(10)进行杠杆运动,所述压板(9)的头部位于所述减压出口(5)的正上方,当所述压板(9)的头部向下运动时,所述压板(9)的头部密闭所述减压出口(5);所述压板(9)的柄部与所述连接杆(8)的底端绞接;所述连接杆(8)垂直设置,其顶端与所述膜片(7)的中心部位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体(2)为圆形腔体,所述圆形腔体的圆形腔顶壁周向设置圆形凹槽(10);在所述圆形凹槽(10)的一角设置有与所述圆形凹槽(10)连为一体并朝向所述圆形凹槽(10)外部的耳部凹槽(11);所述耳部凹槽(11)与所述圆形凹槽(10)相交部位设置凸起(12);所述减压出口(5)设置在所述凸起(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7)包括膜片本体(71)以及与所述膜片本体(71)连接在一起的膜片耳部(72);所述膜片本体(71)周向边缘设置圆形隆凸(73),所述膜片耳部(72)周向边缘设置耳部隆凸(74);所述膜片(7)置于所述圆形腔顶壁上,使所述圆形隆凸(73)位于与其适配的所述圆形凹槽(10)内,所述耳部隆凸(74)位于与其适配的所述耳部凹槽(11)内;
所述上盖(3)的内壁设置有圆形压线(31)以及与所述圆形压线(31)连接在一起的耳部压线(32);所述上盖(3)设置在所述膜片(7)的上方,并且,所述圆形压线(31)与所述圆形隆凸(73)形状相适配,用于压紧所述圆形隆凸(73);所述耳部压线(32)与所述耳部隆凸(74)形状相适配,用于压紧所述耳部隆凸(74);所述上盖(3)的外周壁夹紧所述膜片(7)边缘而与所述上腔体(2)的圆形腔顶壁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量气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与所述膜片(7)之间还安装有用于调节出口压力的弹簧(13)。
10.一种微量气体泵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需要向耐压瓶(100)充气时,将高压气源的气嘴接入单向进气阀(4),压缩气体通过单向进气阀4进入到下腔体(1)内,进而进入到耐压瓶(100)内储存;充气完毕,拔出气嘴,单向进气阀(4)保持对外密封状态;
S2,当需要使用气体时,打开出气口(6),耐压瓶(100)内气体经稳压减压结构(101)作用,输出稳定减压后的气体;具体为:
初始状态时,由于耐压瓶(100)内气体压力大于上腔体压力,在压力作用下耐压瓶(100)内气体向上运动,通过减压出口(5)而进入上腔体,随着上腔体内气体逐渐增多,上腔体内压力逐渐变大,上腔体内气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向上推起膜片(7);膜片(7)向上运动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同时拉起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杆(8),而由于连接杆(8)与压板(9)的柄部绞接,并且,压板是通过支撑轴固定在上腔体内,则压板的柄部(9b)上抬,头部(9a)下压,进而使压板的头部压紧减压出口(5),减少减压出口的气体排出;
随着出气口(6)逐渐向外供给气体,上腔体内气体逐渐减少,气压下降,进而导致膜片下降,带动压板柄部下降,压板头部上抬,减压出口(5)出气增加,上腔体内气压又逐渐上升,减压出口与压板的压力达到一个稳定值;
S3,出气口(6)输出的气体经空气过滤器(102)过滤后,经出气孔(105)排到外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优士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优士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600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电缆料
- 下一篇:一种食品级防腐衬里橡胶板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