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丝多工位线切割加工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5435.0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俊;刘桂贤;彭祥;王冠;罗红平;郭钟宁;唐勇军;李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H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丝 多工位线 切割 加工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线切割加工机床,主要用于对环形零件自内向外的切割,可以是对环形零件进行分块切割,也可以是在环形零件内圆表面开槽,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技术和设备。
背景技术
许多环形机械零件需要自内向外进行切割加工,例如根据不同的型号、规格,轮胎模具需要切割为4,8,16份等多块,如果采用现有的线切割机床顺序一块块切割,加工周期长、内应力分布不均匀,零件变形大。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人曾提出了一种多槽同步线切割加工机床方案,专利号200810026060.5,可以实现多工位同步加工。但是存在的缺点是,为保证卷丝筒之外的丝线长度不因丝架位置变动而发生变化,设计了含有众多导轮的储丝机构,使得机床的走丝路径蜿蜒曲折,机床结构复杂,频繁的折转也降低了丝线的寿命。另外,只能对环形零件进行等分切割或固定位置的分块切割,而无法实现位置可调的不等分切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尤其是针对本发明人200810026060.5号专利中所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改进。
机床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机床工作台面上布置有:
1)二个以上可沿机床工作台径向移动的丝架组件(1);
2)多个工件支撑组件(2);
3)多个丝线引导轮组件,包括:工作台上位于两个丝架之间引导轮组件(3),丝架下臂臂长方向上引导轮组件(4),引导丝线进出卷丝筒的引导轮组件(12);
4)位于工作台中心处的中心立柱(15)及其上的多个引导轮(16)
移动丝架组件由丝架和移动导轨副组成,图2,丝架底部实际上也就是丝架下臂(8)与移动导轨副滑块联结,电机固定在电机安装块(7)上通过联轴器联结丝杠,通过驱动丝杠带动滑块,也就是带动丝架(1)前后运动。
工件支撑组件由固定在机床台面上带“T”型槽的固定块(9)和能沿“T”型槽径向移动的支撑块(10)组成,嵌在“T”型槽内的螺栓由支撑块上的孔伸出,用螺帽将支撑块压紧在固定块(9)上。
下臂臂长方向靠近工作台外缘处,安装有丝线转向引导轮组件(4),图1中显示了该引导轮组件(4)的一种安装方式,即固定在电机安装块(7)上。引导轮组件(4)上的导轮(5)轴线垂直工作台,与丝架下臂的导轮(6)轴线垂直。丝架下臂导轮(6)与转向导轮(5)相互位置可以微量调整,使这两个导轮中任意一个的“V”型槽槽底圆周和另一个导轮“V”型槽槽底所在平面相切或接近,这里接近主要是考虑了丝线直径,接近距离等于r/sinα,r为丝线半径,α为导轮“V”型槽底角的一半,两导轮相互位置最终是要保证两导轮之间的丝线,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丝线的中心在两导轮“V”型槽底部圆周所在平面的交线上,也就是既位于下臂导轮“V”型槽底部圆周所在的平面上,又位于引导轮“V”型槽底部圆周所在的平面上,当然这是理想情况,实际加工中应尽量满足这一要求。在丝架之间还布置有若干个辅助导轮组件(3),其作用是避免丝线从一个丝架转向另一个丝架时碰到工件支撑组件(2),或作为其它特定作用的过渡轮。另外还有一个引导轮组件(12)负责引导丝线进出卷丝筒,图3,它实际包含两组引导轮组件(A)(B),每一组都含有两个轴线互相垂直的引导轮(17、18),引导轮(17)负责将丝线位置调整至与引导轮(18)的“V”型槽高度一致,该高度与过渡引导轮(3)和丝架下臂臂长方向的引导轮(5)“V”型槽高度相同。
工作台中心处立柱(14)的上表面安装有多个导轮组件,图1中是安装两个导轮组件的情况。导轮轴线垂直工作台面,其作用是负责将一个丝架上臂过来的丝线引导至相邻丝架上臂。该导轮组件用螺栓穿过其上的槽孔固定在中心立柱(15)上表面。
丝线的空间走线路径见图4。
本发明与200810026060.5专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
1.为了简化机床结构,减少导轮数量,本发明的丝架结构设计为上臂短下臂长,见图2。普通机床上下臂长度一致,它们端部的两个导轮上下位置对齐,丝线以外公切线的形式绕过这两个导轮。而本发明机床的上下臂(13)(8)长短不同,其端部的两个导轮在径向上位置错开,丝线是以两个导轮内公切线的形式绕过导轮,具体来说对上臂端部的导轮,丝线从导轮“V”型槽对着工作台边缘的这面绕过它,对下臂端部的导轮,丝线是从导轮“V”型槽对着工作台中心的这一面绕过它。这样上下臂随丝架进退时,丝线沿丝架上臂增加(减少)的长度刚好等于丝线沿丝架下臂减少(增加)的长度,丝线长度不随丝架位置变动而变化,与本发明人的200810026060.5专利比较,减去了多个起储丝作用的导轮,机床结构大为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54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