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渍转鼓和催化剂生产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55265.6 | 申请日: | 2014-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5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侯朝鹏;夏国富;孙霞;李明丰;晋超;徐润;胡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J37/02 | 分类号: | B01J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浸渍 催化剂 生产 设备 | ||
1.一种浸渍转鼓,包括用于承载催化剂载体的转鼓本体(1),所述转鼓本体(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转鼓本体(1)旋转的驱动轴(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2)与所述转鼓本体(1)的连接部位,开设有用于排放所述转鼓本体(1)中的蒸发气体的排放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本体(1)是锥形或者是共用同一锥底面的双锥形,并且所述驱动轴(2)连接至所述锥形或者双锥形的锥底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浸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转鼓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转鼓本体(1)的基座(3),所述驱动轴(2)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基座(3),
其中,所述驱动轴(2)和所述转鼓本体(1)的外壁之间通过伞骨状的连接架(4)彼此连接,并且所述排放口开设在所述转鼓本体(1)上的由与所述连接架(4)相连接的部位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浸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转鼓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转鼓本体(1)中添加浸渍溶液的溶液导入单元,并且所述溶液导入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转鼓本体(1)中的喷雾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浸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5)设置在所述双锥形的靠近至少一个锥顶的部位,并且所述喷头(5)至所述双锥形的内壁的距离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浸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5)为能够调节喷洒角度的压力喷头、两相流喷头、超声喷头和/或静电喷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浸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5)所喷洒的液滴的直径为1μm至1000μm,优选为10μm至5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至2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由多根钢筋焊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浸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本体(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扬料板,所述扬料板相对于所述转鼓本体(1)的内壁面的凸起高度不大于300mm,优选为不大于150mm,进一步优选为10mm至100mm。
10.一种催化剂生产设备,包括用于将浸渍溶液的活性组分浸渍到载体上的浸渍转鼓装置,以及用于将经过浸渍的载体进行干燥的快速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转鼓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渍转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催化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转鼓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转鼓本体(1)的基座(3),所述驱动轴(2)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基座(3),
其中,所述驱动轴(2)和所述转鼓本体(1)的外壁之间通过伞骨状的连接架(4)彼此连接,并且所述排放口开设在所述转鼓本体(1)上的由与所述连接架(4)相连接的部位围合形成的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催化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转鼓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转鼓本体(1)中添加浸渍溶液的溶液导入单元,并且所述溶液导入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转鼓本体(1)中的喷雾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催化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转鼓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转鼓本体(1)中添加载体的载体进料单元(8),以及用于输送浸渍溶液的溶液传输单元(9),
其中,所述载体进料单元(8)的输出端与所述转鼓本体(1)的锥顶部位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溶液传输单元(9)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溶液导入单元的输入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催化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干燥装置包括干燥带(101)和用于将所述转鼓本体(1)中经过浸渍的载体引导至所述干燥带(101)上的布料器(102),并且所述经过浸渍的载体通过所述布料器(102)在所述干燥带(101)上形成0.2cm至5cm的料层,
其中,所述干燥带(101)的宽度为0.5m至3m,所述干燥带(101)的干燥温度为20℃至600℃,优选为100℃至500℃,进一步优选为120℃至4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52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