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阀门流量特性动态调整的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55115.5 | 申请日: | 2014-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 发明(设计)人: | 郭强;张龙英;郭坚;王雪峰;白志刚;韩国强;王进;张小三;卢辰光;冯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P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李迪 |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阀门 流量 特性 动态 调整 一次 调频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发电机组一次调频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阀门流量特性动态调整的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容量的增大,电网稳定性越来越被重视。一次调频功能是并网运行发电机组在电网频率发生波动时及时自发参与电网稳定调节的功能,先于二次调频(中调指令),能及时反应电网的微小波动并及时正确回馈电网,具有响应时间短,动作迅速的优点,是保障电网及发电机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功能。且由于并网运行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投入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电网加大了对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能力的考核力度。
虽然现行的发电机组基本都具备一次调频的功能,但其调频能力不尽如人意。目前的一次调频控制方案在调频指令发出到阀门控制前,会根据需要适当加一个比例放大系数。
然而,对于比例放大系数的增加,当系数太大时,调频量过大容易造成发电机组运行的不稳定,当系数太小时,调频量又过小,从而满足不了电网的要求。且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阀门的流量特性并不是一个完全线性的,尤其是在顺阀运行方式下。由于阀门流量特性的非线性,导致在有的阀位下,加入的比例系数合适,而在有的阀位下,加入的比例系数就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阀门流量特性动态调整的一次调频控制方法及装置,实现了在电网频率发生波动时,根据阀门流量特性来选取合适的比例放大系数,从而调节了阀门流量,进而满足了电网的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阀门流量特性动态调整的一次调频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周期性接收阀门控制系统发送的反馈消息;
根据反馈消息中的阀门开启量确定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
当电网频率发生波动时,
根据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发送调频指令,指示阀门控制系统调节阀门开启量。
优选地,所述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具体包括线性状态和非线性状态。
优选地,当所述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为线性状态时,发送携带有比例放大系数为A1的调频量的调频指令。
优选地,当所述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为非线性状态时,发送携带有比例放大系数为A2的调频量的调频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阀门流量特性动态调整的一次调频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周期性接收阀门控制系统发送的反馈消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反馈消息中的阀门开启量确定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
发送模块,用于当电网频率发生波动时,根据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发送调频指令。
优选地,所述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具体包括线性状态和非线性状态。
优选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为线性状态时,发送携带有比例放大系数为A1的调频量的调频指令。
优选地,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阀门流量的特性状态为非线性状态时,发送携带有比例放大系数为A2的调频量的调频指令。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实现了在电网频率发生波动时,根据阀门流量特性来选取合适的比例放大系数,从而调节了阀门流量,进而满足了电网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阀门流量特性动态调整的一次调频控制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阀门流量特性动态调整的一次调频控制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5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