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穴通经活络术及其所使用的活络油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4921.0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纯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纯松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K36/738;A61K36/61;A61P27/16;A61K31/045;A61K31/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经 活络 及其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穴通经活络术及其所使用的活络油,属于医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由单一的药物疗法走向寻求非药物疗法,尤其对性病变“绿色疗法”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上,并吸收了现代医学类知识的“简”,“便”,“验”的绿色疗法之一。目前我国利用耳穴治疗疾病主要是针灸,艾灸,磁疗学位注射,电针,埋针,耳穴压等方法。我们在耳穴上采取调穴,对耳聋耳鸣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耳聋耳鸣的治疗因由较高的难度和巨大需求,已曾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之一。但本领域治疗因无特殊仪器设备,无相应流程与规范除了中药,西药,针灸外,无特殊治疗手段。因此物疗及针灸不尽人意。我们采取了耳部学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调穴通经活络术是通过耳部穴位疗法治疗耳聋耳鸣,在现代经络实质的研究和针灸的临床过程中发现刺激耳穴可激发循十二经脉的感传,而刺激十二经脉感传可远达于耳这进一步证明耳与经络的密切联系,可以说耳是全身经络的联署部分。耳穴治疗之所以能够治疗远隔部位的病症,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经络的外在联系,我们用学位笔咋耳穴上进行调理,耳穴所产生的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导,阻滞或抑制原有的病理冲动恶性循环,并代之以政策的生理调节致使病变减轻或消失。耳穴治疗刺激产生的冲动在营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平衡和营养状况,也可能通过丘脑——垂体系统影响体液中激素等动态平衡,激发体内外物质性防御反应广泛动员机体内各种免疫因素,从而调动内因的主管能动性,调穴通经活络术可以扶正祛邪,疏通气机疏通经络,疏通血脉调整阴阳,恢复平衡,改善机体的健康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而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活络油,成分复杂,品种较多,在临床上配合调穴通经活络术使用过程中发现,均不能满足调穴通经活络术的需求,为此发明人进行了相关研究,配置了调穴通经活络术所使用的专用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聋耳鸣的治疗方法调穴通经活络术及其配合该疗法的专用活络油,调穴通经活络术操作简单、无设备要求、治疗病人无年龄、身体条件限制、疗效好,是耳聋耳鸣唯一绿色疗法之一。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调穴通经活络术,其特征在于根据病理的不同选择主穴、配穴,使用调穴笔进行调穴,再配合活络油进行按摩。
上述的调穴手法,力度以及穴位的选择为调穴通经活络术的关键点,临床上用于耳鸣耳聋患者的治疗。
上述的调穴通经活络术使用的活络油,由冬青油20-40份、薄荷脑10-30份、樟脑10-30份、桉叶油10-30份、香油10-30份、橄榄油10-30份组成。
上述的活络油,优选冬青油30份、薄荷脑20份、樟脑20份、桉叶油20份、香油20份、橄榄油20份组成。
发明人对上述活络油配合调穴通经活络术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发现上述疗法及其上述疗法的专用油对耳聋耳鸣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调穴通经活络术专用活络油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研究选取门诊就诊耳鸣耳聋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调穴通经活络术及专用活络油治疗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取病例。患者以持续日久的听力下降为主要症状,或伴耳鸣及轻度眩晕:耳部检查有膜少光泽,或有内陷、增厚、粘连、钙质沉着等表现: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耳聋。并排除遗传性后天失音性耳聋,以及代谢障碍、螺旋体感染、颗骨骨折、耳手术、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所致的听力减退和突发性耳聋。
1.2诊断标准:
耳聋:正常(<25dBHL)听力正常;轻度(26dBHL-40dBHL)听不清耳语:中度(41dBHL-70dBHL)听不清说话;重度(>71dBHL)听不到声音。
耳鸣:正常;轻度(耳鸣间歇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出现,且程度轻,不伴有听力障碍):中度(持续发作,程度较重,在嘈杂环境下仍有耳鸣或伴轻度听力障碍):重度(耳鸣程度重,常影响工作和睡眠,或伴中度以上听力障碍)。1.3病例选择
选择病例72例。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在26岁~70岁之间,平均2年龄46岁。病程3个月一7年,平均1.5年。19例双耳听力下降,53例单侧耳听力下降,共91耳。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49耳,对照组42耳。
治疗组中重度耳聋8耳,中度28耳,轻度13耳:对照组中重度7耳,中度23耳,轻度12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纯松,未经陈纯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4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奶嘴防尘盖及奶瓶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银行卡交易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