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轮毂驱动装置的冷却元件以及轮毂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4904.7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9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N·马丁;程凤妹;J·潘;Y·曹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60 | 分类号: | B62M6/6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梁冰;胡斌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轮毂 驱动 装置 冷却 元件 以及 | ||
本发明涉及用于两轮车的驱动轮(1)的轮毂驱动装置(2)的冷却元件,包括:‑圆形的罩壳(10),其具有凹形内侧面和用于能转动地支承在轮毂(4)上的开口(11);‑第一结构(14),所述第一结构从凹形内侧面凸出,并且在罩壳(10)转动时引起邻接介质的涡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毂驱动装置,尤其用在两轮车的驱动轮上。
背景技术
用于驱动电动两轮车(即电动踏板车)的轮毂驱动装置通常作为用于两轮车后轮的直接驱动装置,并且具有一个固定安装在后轮轮毂上的内定子。该内定子配有用于提供定子电场的定子线圈。内定子周围设有一外转子,该外转子支承在后轮毂上,并且通常具有用于提供励磁场的永久磁铁。通过受控定子磁场与励磁场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作用于外转子的扭矩,该扭矩可用于驱动后轮。外转子在外圆周侧与承载驱动轮轮胎的轮辋相连。
定子线圈通电时的电损耗以及涡流损耗会在轮毂驱动装置内部引起损耗热,为了避免轮毂驱动装置之内的部件过热,必须排出损耗热。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善轮毂驱动装置的散热。
发明内容
该任务通过根据一种用于轮毂驱动装置的冷却元件以及通过一种轮毂驱动装置来解决。
本发明还涉及其它有利实施方式。
按照第一方面所述,设置一用于两轮车驱动轮的轮毂驱动装置的冷却元件,包括:
- 圆形的罩壳,其具有凹形内侧面和用于可转动地支承在轮毂上的开口;以及
- 第一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从凹形内侧面凸出,以便在罩壳转动时引起邻接介质的涡流,
其中,第一结构在径向上延伸,
其中第二结构构造成基本上切向延伸的肋条和/或者疙瘩状的隆起,
其中第一结构的隆起高于第二结构的隆起,
其中,凸出的所述第二结构设置用于增大内侧面上的表面,以便提高经由内侧面的热传递。
在轮毂驱动装置中通常通过多数情况下布置在两侧的罩壳将轮辋保持在轮毂上,使得外转子可以同心围绕内定子转动,其中,在外转子上向外联接一轮辋。罩壳包围通过内定子和外定子所形成的轮毂驱动装置,从而可防止脏污和湿气侵入轮毂驱动装置的内部。
但是通过罩壳也会使得空气交换变差,因此难以将轮毂驱动装置运行中产生的热量排出。在负荷较高的行驶状态下,定子线圈的绕组端部中出现的温度可能会明显超过漆包铜线的允许温度。此外通常还将用于测量转子位置的霍尔传感器多数安装在定子线圈绕组附近,或者某些情况下也将其直接安装于定子线圈绕组之中。此类霍尔传感器也有温度敏感性,按照经验来看,尤其在负荷较高的行驶状态之后通常就会失效。
为了保证改善的散热,可使得所述罩壳中的至少一个罩壳在其内侧面(凹形面)具有凸出结构。当罩壳随着轮毂驱动装置的轮辋或者转子转动时,气流就会环流这些结构,从而能够排出额外的热量。除此之外,设置在轮毂驱动装置内部的结构还会在定子绕组区域中引起湍流气流,并且设置了一些附加结构,以便增大罩盖内部的表面,从而有利于湍流气流与罩盖之间的热传导。
此外,第一结构还可以在径向上延伸。这样即可实现特别强的涡流。
在罩壳的外边缘上可以设置一用以联接轮辋的联接法兰。
罩壳可以是一体的,尤其可以构造成铝压铸件。
可以设置第二凸出结构,其能增大内侧面上的表面,从而提高内侧面上的热传递。
第二结构可以构造成基本上切向延伸的肋条和/或者疙瘩状的隆起。
此外,第一结构的隆起还可以高于第二结构的隆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49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组合式高速航母及其建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欠驱动的仿生四足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