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硫冷凝回收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4132.7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0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科能热力设备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53/73;F28B1/02;F28B9/06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建民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硫 冷凝 回收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换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二氧化硫冷凝回收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有各种工业锅炉约50万台,由于近几年钢铁和火力发电等工业迅猛发展,使得新建锅炉正以每年约8000台的速度不断增长,但绝大多数锅炉为燃煤锅炉,燃烧方式落后、热效率低并且无脱硫装置。燃煤锅炉烟气产生的二氧化硫造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在国家政策的促使下,各相关厂家纷纷开始对燃煤锅炉进行脱硫设备改造、安装。因此对燃煤锅炉烟气进行脱硫是中国治理燃煤污染,改善大气环境的一个迫切任务。目前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方法很多,一般分为干法和湿法,有干式造粒法、简易脱硫法、湿式镁石膏法,缺点是:脱硫效率低,设备庞大,操作要求高,废水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燃煤锅炉的烟气冒白雾,烟温易降到露点以下,处理不当则极易导致后续设备的腐蚀。国外的脱硫技术虽比较成熟,但其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难以被我国接受,尤其是地方电厂、热电厂、工业锅炉等更难以承受。结合我国国情,加快研制开发出耐用、易操作、投资少、效率高和运行可靠,产物可利用的脱硫设备,满足广阔市场的热切需求,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适用于各类中小型燃煤、燃油锅炉的烟气脱硫,提供一种二氧化硫冷凝回收转换装置,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经过水冷凝后与有色金属铜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无公害液态,并且设备运行简便,烟气处理率高,占地面积小,造价成本小,运行能耗低。
本发明包括冷凝器、循环水泵、冷凝液收集箱、冷凝水散热管、电子风扇,其特点在于:
a、冷凝器由烟气导入罩、冷凝器本体、冷凝液回收罩组成,冷凝器本体上部设有烟气导入罩,其下部设有冷凝液回收罩,均由螺栓连接。在冷凝液导出管5下面置有冷凝液收集箱6。
b、冷凝器本体上端及下端分别焊有法兰板Ⅰ、法兰板Ⅱ,在法兰板Ⅰ和法兰板Ⅱ上均对称设有相同的管孔,冷凝器直管的两端分别对称置于法兰板Ⅰ和法兰板Ⅱ的管孔内,并分别焊接在法兰板Ⅰ、法兰板Ⅱ上;冷凝器本体的右上侧焊有出水管,其右下侧焊有进水管。
c、进水管另一端通过阀门Ⅰ与循环水泵连接,循环水泵另一端通过阀门Ⅲ与冷凝水散热管连接;出水管另一端与冷凝水散热管另一端通过阀门Ⅱ连接;冷凝水散热管的一侧置有电子风扇。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烟气处理率高,操作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性价比高,适用范围广。能使燃煤、燃油锅炉的烟气中二氧化硫经过水冷凝后与有色金属铜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无公害液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二氧化硫冷凝回收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凝器2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冷凝器本体30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烟气导入罩10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1中的冷凝液回收罩1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中:冷凝器2由烟气导入罩10、冷凝器本体30、冷凝液回收罩12组成,冷凝器本体30上部设有烟气导入罩10,其下部设有冷凝液回收罩12,均由螺栓连接,在冷凝液导出管5下面置有冷凝液收集箱6。冷凝器本体30的右上侧焊有出水管13,其右下侧焊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另一端通过阀门Ⅰ20与循环水泵3连接,循环水泵3另一端通过阀门Ⅲ19与冷凝水散热管8的连接。出水管13另一端通过阀门Ⅱ7与冷凝水散热管8另一端连接。冷凝水散热管8的一侧置有电子风扇9,其作用是:加强冷凝水散热管8的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科能热力设备研发有限公司,未经甘肃科能热力设备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4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微孔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废气浓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