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52278.8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2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职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861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6 | 代理人: | 刘艳春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瞬态 电压 抑制 半导体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具体涉及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瞬态电压抑制半导体器件TVS可确保电路及电子元器件免受静电、浪涌脉冲损伤,甚至失效。一般TVS并联于被保护电路两端,处于待机状态。当电路两端受到瞬态脉冲或浪涌电流冲击,并且脉冲幅度超过TVS的击穿电压时,TVS能以极快的速度把两端的阻抗由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实现导通,并吸收瞬态脉冲。在此状态下,其两端的电压基本不随电流值变化,从而把它两端的电压箝位在一个预定的数值,该值约为击穿电压的1.3~1.6倍,以而保护后面的电路元件不受瞬态脉冲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半导体器件,该瞬态电压抑制半导体器件降低漏电流中来自表面的漏电流,大大降低整个器件的反向漏电流,且提高了器件耐高温性能,降低了在边缘处电场强度梯度,从而提高了器件耐压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瞬态电压抑制半导体器件,包括上台体、与上台体底面面接触的中台体和与中台体底面面接触的下台体,所述上台体和与下台体各自的外侧面均为斜面,此上台体包括第一轻掺杂N型区、第一重掺杂N型区,所述中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轻掺杂P型区、重掺杂P型区和第二轻掺杂P型区,此下台体包括第二轻掺杂N型区、第二重掺杂N型区;所述第一重掺杂N型区、第一轻掺杂N型区接触并位于其正上方,所述第二重掺杂N型区、第二轻掺杂N型区接触并位于其正下方;
所述中台体中第一轻掺杂P型区与上台体的第一轻掺杂N型区接触形成第一PN结接触面,所述中台体中第二轻掺杂P型区与下台体的第二轻掺杂N型区接触形成第二PN结接触面;
一第一钝化保护层覆盖于第一重掺杂N型区上表面的边缘区域和第一重掺杂N型区的侧表面,一第二钝化保护层覆盖于第二重掺杂N型区下表面的边缘区域和第二重掺杂N型区的侧表面,上金属层覆盖于第一重掺杂N型区的中央区域,下金属层覆盖于第二重掺杂N型区的中央区域;
所述第一轻掺杂N型区与第一重掺杂N型区接触的上部区域且位于第一轻掺杂N型区边缘的四周区域具有第一中掺杂N型区,此第一中掺杂N型区的上表面与第一重掺杂N型区的下表面接触,此第一中掺杂N型区的外侧面延伸至上台体外侧面,所述第一轻掺杂P型区与重掺杂P型区接触的下部区域且位于第一轻掺杂P型区边缘的四周区域具有第一中掺杂P型区,此第一中掺杂P型区的下表面与重掺杂P型区的上表面接触,此第一中掺杂P型区的外侧面延伸至中台体外侧面;
所述第二轻掺杂N型区与第二重掺杂N型区接触的下部区域且位于第二轻掺杂N型区边缘的四周区域具有第二中掺杂N型区,此第二中掺杂N型区的下表面与第二重掺杂N型区的上表面接触,此第二中掺杂N型区的外侧面延伸至下台体外侧面,所述第二轻掺杂P型区与重掺杂P型区接触的上部区域且位于第二轻掺杂P型区边缘的四周区域具有第二中掺杂P型区,此第二中掺杂P型区的上表面与重掺杂P型区的下表面接触,此第二中掺杂P型区的外侧面延伸至中台体外侧面;
所述第一PN结接触面的中央区域具有中心上凸面,所述第一PN结接触面的边缘区域具有边缘下凹面,此边缘下凹面位于中心上凸面两侧;所述第二PN结接触面的中央区域具有中心下凹面,所述第二PN结接触面的边缘区域具有边缘上凸面,此边缘上凸面位于中心下凹面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台体的外侧面和与中台体中第一轻掺杂P型区的外侧面的夹角为135°~155°,所述下台体的外侧面和与中台体中第二轻掺杂P型区的外侧面的夹角为135°~155°。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职业大学,未经苏州市职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2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DDR接口的固态硬盘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二元喷管喉道面积的控制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