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2264.6 | 申请日: | 2014-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衍锋;刘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安市青原区庆丰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18 | 分类号: | C08J7/18;C08J7/00;C08L27/16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43009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偏氟 乙烯 滤膜 表面光 接枝 改性 方法 | ||
1.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如下:
(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
将不同孔径规格的聚偏氟乙烯增强型微滤膜在室温下浸入一定浓度的光引发液中,5~15 min后取出,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吸附有大量光引发剂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
(2)、预浸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UV辐照进行接枝聚合
室温下把预浸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引入一定浓度的亲水单体液中,充分浸润30~60 s后离开亲水单体液;吸附适量亲水单体液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直接进入到与UV光固化机灯管一定距离处辐照一定时间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3)、光接枝改性膜的后处理
光接枝反应结束后,光接枝改性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先在室温下用乙醇浸洗除去未消耗引发剂、光增感剂,再用自来水搅拌洗涤除去未反应单体、表面生成的非接枝均聚物和其他水溶性物质,然后干燥后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光引发液中包含光引发剂、光增感剂和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是自由基Ⅱ型光引发剂,是硫杂蒽酮类化合物或二苯甲酮及其衍生物;所述光引发剂用量5~6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光增感剂包括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B)、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EHA)或N, 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所述光增感剂用量3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亲水单体液包含亲水性接枝单体、除氧剂、链转移剂、润湿渗透剂和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亲水性接枝单体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苯乙烯磺酸钠,亲水性接枝单体的用量为36~45 wt.%,用量是指占亲水单体液的质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氧剂是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葡萄糖及其氧化酶其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除氧剂的用量为3~5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链转移剂为硫醇类巯基乙醇、巯基丙酸、十二烷基硫醇或3-巯基丙酸异辛酯,链转移剂用量为0.2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湿渗透剂是非离子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系列、吐温类、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或烷基多苷类,润湿渗透剂用量为1~1.5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是辐照时间为8~15 s,所述UV辐照距离为15 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安市青原区庆丰过滤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吉安市青原区庆丰过滤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22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进水的排气管
- 下一篇:角度可变更的数字化CAM信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