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障主板中报警指示灯常亮的自动上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51965.8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乐森;张锋;吴福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2 | 分类号: | G06F11/32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障 主板 报警 指示灯 自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保障主板中报警指示灯常亮的自动上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人们工作生活上的许多业务都呈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网络服务器需求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各种高密度的机柜服务器也相继问世,这类服务器机柜由许多的计算节点(即单个的服务器)以及相关的管理单元和监控单元构成。这类服务器机柜实现系统计算能力的最大化。但这类高密度服务器系统由于计算节点很多,一旦出现故障,也为工程师的定位分析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通常的服务器一般也带有故障指示灯,能够帮助工程师快速的定位解决问题。但是在通常的服务器中,这些故障指示灯必须在服务器通有AC电源的情况下使用,一旦断开AC电源,这些故障指示灯便失去了作用,无法进行正常的故障指示功能。这一类故障指示灯在单个服务器过程中还比较适合,工程师不用断开AC电源便可以观察故障指示灯的状态,通过指示灯的状态,快速的定位、解决故障。但是当遇到高密度服务器机柜中某一节点出现问题时,必须断开该计算节点的AC电源,将该计算节点从机柜中分离开来,才能进行故障的分析定位。通常的服务器无法满足断开AC后故障指示灯常亮,给工程师定位故障位置带来极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保障主板中报警指示灯常亮的自动上电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方法如下:在主板中增加一块备用电池,当主板断开外接的AC电源后,主板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池供电,通过备用电池保证主板中故障指示灯的控制线路的用电正常,使得主板故障指示灯保持常亮状态。
所述的主板在正常供电状态下,可对备用电池进行充电。
该方法包括五部分,分为AC供电线路、电池供电线路、自动切换线路、故障指示灯控制线路和故障指示灯,
AC供电线路:主要负责主板正常工作时给故障指示灯控制线路供电以及各个故障指示灯供电,同时也对电池供电线路部分进行电池充电,保证电池电量充足;
电池供电线路:该部分主要负责主板在发生故障时,提供给故障指示灯控制线路以及各个故障指示灯足够的电量;
自动切换线路:主要负责进行AC供电线路以及电池供电线路的自动切换;
故障指示灯控制线路:主要负责监测主板中BMC控制芯片发送过来的故障进行,进行相对应的故障指示灯的点亮功能;
故障指示灯:主要负责故障指示作用,当发生相应的故障时,与此故障相对应的故障指示灯被点亮。
本发明的一种保障主板中报警指示灯常亮的自动上电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保证故障指示灯在断开AC电源后常亮,解决通用服务器观察故障指示灯只能在主板通电情况下的弊端,为工程师快速定位,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一种保障主板中报警指示灯常亮的自动上电方法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主板中增加一块备用电池,当主板断开外接的AC电源后,主板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池供电,通过备用电池保证主板中故障指示灯的控制线路的用电正常,使得主板故障指示灯保持常亮状态;主板在正常供电状态下,对备用电池进行充电。
实施例2:
在主板中增加一块备用电池,并设置AC供电线路、电池供电线路、自动切换线路、故障指示灯控制线路和故障指示灯;其中AC供电线路主要负责主板正常工作时给故障指示灯控制线路供电以及各个故障指示灯供电,同时也对电池供电线路部分进行电池充电,保证电池电量充足;电池供电线路主要负责主板在发生故障时,提供给故障指示灯控制线路以及各个故障指示灯足够的电量;自动切换线路主要负责进行AC供电线路以及电池供电线路的自动切换;故障指示灯控制线路主要负责监测主板中BMC控制芯片发送过来的故障进行,进行相对应的故障指示灯的点亮功能;故障指示灯主要负责故障指示作用,当发生相应的故障时,与此故障相对应的故障指示灯被点亮。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519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