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49515.5 | 申请日: | 2014-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9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毛基森;张霞;毛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基森 |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W10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47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发热体进行散热的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对电子产品发热体进行散热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灯包括灯体、散热器和风扇。散热器安装于灯体上用于对灯体进行散热。风扇安装于散热器上用于对散热器进行散热。
汽车灯在工作时,灯体上的灯珠工作产生热量,散热器对灯珠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风扇对散热器进行散热,以避免灯珠过热烧坏。
然而,上述汽车灯包括灯体、散热器和风扇,部件较多,体积较大,而汽车灯的安装空间有限,尤其在汽车灯的功率较大时,其发热量更大,需要较大的散热器和风扇,这导致较大功率的汽车灯难以安装于有限的汽车灯空间内,不能解决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发热体安装位置空间小、不能及时有效散热的散热结构的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液气循环传热部和容器。容器具有收容腔,收容腔内充有液态工质。液气循环传热部开设有通孔,通孔上端与散热器连接或连通,通孔下端与容器的收容腔连通。容器与需要散热的发热体接触。散热器、液气循环传热部的位置高于容器。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具有基部,基部上开设有液气循环传热腔,液气循环传热部与液气循环传热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散热器的基部向外凸伸有数个散热翅片。
优选地,所述散热翅片具有液气循环散热通道,液气循环散热通道与液气循环传热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基部呈圆柱状,液气循环传热腔以基部的中心轴为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基部呈长方体状,所述散热翅片系从基部上方凸伸形成。
优选地,所述容器呈长方体状。
优选地,所述容器呈圆柱状。
优选地,所述容器包括容器基部及与容器基部一端连通的安装部,该容器基部具有第一容器腔,该安装部具有与第一容器腔连通的第二容器腔,第二容器腔与第一容器腔内均有流态工质,第二容器腔与第一容器腔形成所述容器腔,所述安装部以体积计小于容器基部,所述第二容器腔小于所述第一容器腔的宽度,所述安装部与需要散热的发热体接触。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内设有一导热管,该导热管的管孔形成所述第二容器腔,该导热管与需要散热的发热体接触。
本发明散热结构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器、液气循环传热部和容器,液气循环传热部上端与散热器连接或连通,液气循环传热部下端与容器的收容腔连通,容器的收容腔内充有液态工质,容器与发热体接触,发热体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容器上,容器的收容腔内的液态工质从容器上吸收热量,当液态工质吸收热量达到饱和蒸汽压时汽化,在汽化的过程中从容器上吸收热量并将热量带走,汽体沿着液气循环传热部向上流到散热器进行散热,汽体在散热器处冷却形成液体并回流至容器内。
本发明散热结构通过液气循环传热部将散热器与容器、发热体分离,散热器不必直接安装于容器、发热体上,仅需将容器与发热体接触,散热器可根据需要安装于其他位置,从而解决发热体处安装位置小、不能及时有效散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散热结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散热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与图2,其揭示了本发明散热结构的实施例1,包括容器10、液气循环传热部20和散热器30。
本实施例中,容器10大致呈圆柱状,具有收容腔11。收容腔11内充有液态工质。当然,容器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柱状,还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形状,例如长方体状,椭圆体状等形状均可。
液气循环传热部20具有通孔21。液气循环传热部20优选呈管状,最好能够弯曲(例如塑料材质的软管),这样方便连接散热器30并可将散热器30放置在合适的位置。
散热器30主要起到散热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0具有圆柱状的基部31,基部31上开设有液气循环传热腔311,液气循环传热腔311以基部31的中心轴为轴设置,液气循环传热部20的通孔21与液气循环传热腔311连通。基部31优选向外凸伸有数个散热翅片32,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器30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基森,未经毛基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95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模块化滑板车组件
- 下一篇:生活垃圾集成分拣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