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鲍内脏脂质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9261.7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0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吴靖娜;刘智禹;蔡水淋;苏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L1/333 | 分类号: | A23L1/333;A23P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地址: | 361013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脏 微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胶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鲍内脏脂质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鲍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各种维生素等活性成分。目前,鲍鱼主要以活鲍、鲍罐头和干鲍等产品形式为主,且鲍鱼的深加工与食用大部分以鲍鱼腹足为主,加工过程中约占鲍总量20%的内脏被丢弃,只有极少部分鲍内脏应用于饲料加工,大部分未得到充分的利用。鲍内脏脂质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因为没有合适的加工技术而被浪费。
传统工艺大多数是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与分离活性脂质,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其产品安全性受到了质疑,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天然”、无有机溶剂残留的产品。
微胶囊技术是用途广泛且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它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壁材),将固体的、液体的、甚至是气体的微小核心物质(芯材)包覆成直径为5μm~400μm的半透性或密封的微囊内。微胶囊具有保护被包覆的物质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屏蔽味道、颜色和气味,降低毒性,改变物质的性质,延长挥发性物质储存时间,持续释放物质透出外界,将不可混合的化合物隔离等作用。
目前,将鲍内脏加工制成微胶囊以充分利用原料的技术还未见报道。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鲍内脏脂质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鲍内脏脂质微胶囊,所述微胶囊为抗氧化鲍内脏脂质微胶囊,该胶囊可用于人类食用。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鲍内脏脂质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化生产。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鲍内脏脂质微胶囊,包括壁材和芯材,所述芯材为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的鲍内脏脂质。
所述鲍内脏脂质微胶囊为5-30μm的粉末状白色颗粒。
利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鲍内脏中的脂质,具有提取时间短,安全无毒的优点,并采用微胶囊造粒技术将脂质制备成5-30μm的粉末状白色颗粒,水溶性好,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优选地,所述芯材鲍内脏脂质由以下方法制备:
(1)将鲍内脏洗净后预先冻结10-18h,然后在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48h-72h;
(2)将冻干的鲍内脏超微粉碎至850-2000μm;
(3)将鲍内脏粉末进行超临界萃取得到鲍内脏脂质的溶液;萃取压力:30-40MPa,萃取温度:45-55℃,萃取时间:60-80min,CO2流量20L/h。
优选地,所述壁材为质量比为阿拉伯胶:蔗糖:β-羟丙基环糊精=1:1:2的复合壁材;或质量比为明胶:阿拉伯胶:麦芽糖=2:1:1的复合壁材;所述复合壁材原料与芯材原料的质量比为7-15:1。
阿拉伯胶黏度最低,乳化性和成膜性最好,β-羟丙基环糊精由于在环糊精的环状结构体上引入羟丙基,不仅可以包埋油性物质,而且具有绝佳的水溶性,蔗糖可提高微胶囊壁的致密性,因此选择3种物质组成复合壁材。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鲍内脏脂质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制备鲍内脏脂质
将鲍内脏洗净后预先冻结10-18h,然后在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48h-72h后将冻干的鲍内脏超微粉碎至850-2000μm;
然后将鲍内脏粉末进行超临界萃取得到鲍内脏脂质的溶液;萃取压力:30-40MPa,萃取温度:45-55℃,萃取时间:60-80min,CO2流量20L/h;
(2)乳化液的制备:
将7-15份的复合壁材溶解于70-150份水,加入到反应装置中升温至70-90℃,称取1份步骤(1)制备的鲍内脏脂质,加入到上述复合壁材溶液中,以10000r/min-13000r/min的速度乳化1-3min,形成原乳;采用均质机进行均质操作,均质压力为30-40MPa,均质3-5次,得到稳定的乳化液;
(3)采用喷雾干燥对步骤(2)得到的乳化液进行造粒;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口温度155-170℃,出风口温度75-90℃,流速5-6mL/min。
优选地,步骤(1)所述预先冻结温度为-18℃;所述冷冻干燥温度为-50℃,真空度<15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9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益智仁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