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开放式装配定位的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装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8732.2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恳;吴丹;周凯;王国磊;杨向东;宋立滨;李金泉;徐静;刘莉;杨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F5/00 | 分类号: | B64F5/00;B25B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开放式 装配 定位 飞行器 产品 前段 部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制造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基于开放式装配定位的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数字化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复杂飞行器产品的前段部件装配主要依靠传统的手工装配方式,通过结合部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能一定程度地提高飞行器产品装配质量。然而通过手工装配的方式装配的飞行器产品的前段部件的质量,距离目前不断提高的装配质量技术指标还有相当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大尺寸框架装配精度不易保证;由于框架零件最大尺寸达到4m以上,零件制造及装配过程中自身变形较大,且装配过程缺乏有效的检测及控制措施,无法满足设计技术条件要求;另一方面,复材/钛合金、复材/铝合金叠层结构制孔难度大,手工制孔对工人操作技能要求极高、并且制孔效率低,容易出现复材分层、直径椭圆,以及由于孔位倾斜、划窝深度不准确导致的连接件头部凹凸量超差,严重地影响飞行器产品性能。
由此可见,复杂飞行器产品装配现状表明传统的手工装配技术已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装配质量要求,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装配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检测及控制装配过程,并且能够精确制孔的基于开放式装配定位的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数字化装配系统。
一种基于开放式装配定位的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装配系统,包括:开放式装配定位装置,所述开放式定位装置设置于一中央工作台上,所述中央工作台上设置有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一直线导轨,所述开放式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式定位装置、一第二固定式定位装置、一第三固定式定位装置、一移动式定位装置、一底部支撑定位器及一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两条第一直线导轨之间,所述底部支撑定位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式定位装置、第二固定式定位装置及第三固定式定位装置、移动式定位装置围绕所述底座设置并相互配合,以固定并定位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一辅助操作装置,所述辅助操作装置用于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装配,每一辅助工作台设置有一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平行;一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用于对所述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制孔,所述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并沿第二直线导轨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方向移动;一激光测量分系统,所述激光测量分系统对所述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并评估,并提供给开放式装配定位装置,实现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精确定位;一集成管理与控制分系统,对所述开放式装配定位装置、龙门式自动制孔机床及激光测量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与控制,实现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精确定位及制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开放式装配定位的飞行器前段部件的装配系统,通过集成开放式装配定位装置及激光测量分系统,同时兼有飞行器前段部件精确定位装配、装配误差在线检测、连接孔精确数控自动制孔功能,提高了所述飞行器前段部件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飞行器产品前段部件的数字化装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装配系统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8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