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48563.2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壮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壮斗 |
主分类号: | C14C1/08 | 分类号: | C14C1/08;C14C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期 过滤 鞣制 循环 废水 制革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革行业浸酸鞣制废水循环再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在制革浸酸鞣制过程中,废水循环技术已经实现,但是废水的处理过程较为复杂,致使工艺稳定性差,如仍需过滤、滤渣等程序,这些程序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实现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基本解决了浸酸鞣制过程对环境污染的难题,并且由此生产的蓝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浸酸鞣制工序中进行废水循环再利用,包括如下步骤:
收集每次浸酸鞣制工序结束后的废水,放置在浸酸鞣制转鼓旁;以用于下批皮的浸酸鞣制;废水使用前搅拌均匀;循环15-60次或15-70天需要过滤废固物。
上述过滤废固物使用孔径为1mm-5mm的设备进行,如滤网;所收集废水全部回用,废水不足时,使用新鲜水补充。
本发明所使用的初始废水来自于传统的浸酸鞣制工序,废水的构成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浸酸鞣制废水中含有Cr3+、Cl-、SO42-、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油脂及其分解产物等,其中废水中残留的Cr3+通常为2.8g/l-3.2g/l,Cl-通常为7g/l-15g/l, 废水中残留的酸根含量通常为初始用量的30%-45%;以上废水如果任意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会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而且可以反复循环再利用,几乎不排放污水,省去复杂的过滤、滤渣等程序,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减少了废固物的产生,生产的蓝皮各项性能指标均达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定期过滤浸酸鞣制循环废水的制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在浸酸鞣制工序中,利用废水进行浸酸鞣制的工艺是:以灰皮的重量计,脱灰软化结束排液控干后, 加0.25%防霉剂、0.5%甲酸,转10分钟,然后由耐酸泵把经硫酸调节pH值到0.7同时已降温的50%浸酸鞣制废水泵入到浸酸鞣制转鼓,转90分钟;0.6%甲酸钠,转30分钟;2.2%铬粉,转30分钟;1.5%铬粉,转90分钟;0.2%提碱剂,40%浸酸鞣制废水,升温至32℃转1小时;0.25%提碱剂,转2小时,60%浸酸鞣制废水,升温至37℃转4小时;鞣制工序结束,收集浸酸鞣制废水至废水池,蓝皮出鼓。然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实质特点的情况下,能以其它形式实施本发明,参照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书,作为指示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壮斗,未经张壮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8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皮壳压制机
- 下一篇:一种纸板可吸附的自动糊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