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析污泥燃烧特性的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47825.3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1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殷立宝;李畅;徐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12 | 分类号: | G01N31/12;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污泥 燃烧 特性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污泥燃烧特性的系统。本发明还涉及采用所述系统分析污泥燃烧特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是流入污水处理厂的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后的泥浆状剩余物,污泥的成分很复杂,它是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及其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集合体。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产量也急剧增加。而目前污泥的处置方法主要为填埋,堆肥和热处理。热处理方法中焚烧能够将污泥最大限度的减容,彻底的杀死污泥中的病原体,提高所含重金属的稳定性,同时也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要更好的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我们就需要专用的分析污泥燃烧特性的方法和系统来探究污泥的燃烧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分析污泥燃烧特性的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系统分析污泥燃烧特性的方法。
本发明可为研究干化污泥燃烧特性提供一种科学可靠而且全面的研究方法和系统,能够为污泥的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提供科研基础方法支持。
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析污泥燃烧特性的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内嵌控制分析软件的电脑通过数据线分别连接热天平、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提供实验气氛氮气和氧气的气体室有气管连接至热天平,在热天平中升温反应后污泥燃烧产生的烟气经气体保温套管分别通向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
气体保温管套的作用是将热天平中污泥燃烧后所放出的气体导入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中,这样能够保证从热天平导出的气体在进入下个设备之前温度尽量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确保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导入气体分析的准确性。
一种采用上述系统分析污泥燃烧特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定量的污泥试样于干燥箱中,在105℃温度下将污泥完全干燥;将干燥好的污泥用磨煤机进行研磨,之后筛分为小于75mm、75~90mm、90~150mm和大于150mm四种粒径实验样品;
S2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别改变污泥粒径、升温速率或氧气氮气配比,通过电脑实时数据的导出,从热天平相关分析软件中获得实验样品的TG(热重)和DTG(微分热重)和DSC(差示扫描量热)曲线(热天平实验获得可从软件中导出);
如取粒径为75~90mm的实验样品10mg,将热天平反应温度设定在室温至1000℃,实验气氛通过氧气与氮气的配比为21:79,总流量为100ml/min,升温速率为30℃/min;
S3根据步骤S2获得的曲线,计算得到实验样品在整个燃烧过程中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及活化能数据;
S4从质谱仪得到实验样品质谱图、从红外光谱仪得到实验样品光谱图,综合两者得到实验样品气体析出特性;
S5依据DTG曲线,除去升温开始阶段0-150℃温度范围内由于干化污泥失水造成的失重峰,DTG曲线还存在的两个明显失重峰,将污泥燃烧失重过程看作两个阶段,分别为污泥中不同物质集中燃烧的结果;划定每个失重峰对应的温度范围,研究这两个温度范围中对应不同物质的着火,燃尽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活化能。
通过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各个数据的分析研究,随着单一控制变量的改变,我们可以获得实验样品的TG(热重),DTG(微分热重)和DSC(差示扫描量热)曲线。依据这些曲线及数据,可以获取污泥在整个燃烧过程中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及活化能等数据。
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能够评判燃料在整个燃烧过程中燃烧状态的优劣,而活化能则可以透露出燃烧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质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则可以对反应气体产物组分进行分析。特别的关注类似于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等污染气体的析出情况。进而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不同实验条件下干化污泥的燃烧特性,包括燃料的失重特性,燃料放热特性和气体析出特性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7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板芯部和用于生产该芯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复合微生物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