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7767.4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5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薄井友彦;尾梶智哉;加藤真志;深田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技研;株式会社F.C.C. |
主分类号: | F16H45/02 | 分类号: | F16H45/02;F16F15/13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流体传动装置是将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所产生的旋转动力暂时转换为流体动能,此后将其重新转换为旋转动力并传递给从动轴的装置。作为这种流体传动装置的一种,已知用于汽车等车辆的变矩器。在典型的变矩器中,发动机相当于驱动源,变速器的输入轴相当于从动轴。
为了减少从发动机传递给变速器的扭矩变动,在变矩器内置有阻尼机构。为了有效地减少扭矩变动,只要降低构成阻尼机构的弹簧等弹性体的弹性常数即可。为了降低弹性常数,有效的做法是增长弹性体。因此,已知将2个阻尼机构串联连结的变矩器(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4559558号公报)。
此外,为了确保阻尼机构的耐久性,有效的做法是限制对于弹性体过大的加载输入。因此,存在以使得弹性体的收缩量不超过设定值的方式设置止挡机构的情况。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变矩器中,为了连结2个阻尼机构,需要专用的部件。此外,为了设置上述止挡机构,需要专用的部件。由于这些情况,构件数量大幅增加,产生成本增加、重量增加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必大幅增加构件数量的情况下,连结2个阻尼机构并设置止挡机构的流体传动装置。
本发明的流体传动装置具有:泵轮,其通过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绕中心轴线旋转;涡轮,其通过由所述泵轮的旋转所产生的流体的流动而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输出部件,其将所述涡轮的旋转传递给被驱动轴;锁止活塞,其通过锁止离合器与所述泵轮连结;以及第1阻尼机构和第2阻尼机构,它们介于所述锁止活塞与所述输出部件之间,该流体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阻尼机构具有:第1保持部件,其与所述锁止活塞连结,并具有沿着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配置的多个第1保持部;多个传递部件,它们与所述涡轮连结;多个第1弹性体,它们分别保持于所述第1保持部与所述传递部件之间;以及多个第1限制部,它们形成于所述第1保持部件,并与所述传递部件卡合以限制该传递部件在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移动,所述第2阻尼机构具有:第2保持部件,其通过连结部件与所述涡轮连结,并具有沿着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配置的多个第2保持部;多个第2弹性体,它们分别保持于所述第2保持部与在所述输出部件上形成的多个保持部之间;以及多个第2限制部,它们形成于所述输出部件,并与所述连结部件卡合以限制该连结部件在围绕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构成第1阻尼机构的多个传递部件与涡轮连结,构成第2阻尼机构的第2保持部件通过多个连结部件与涡轮连结。即,使用涡轮、多个传递部件和多个连结部件将第1阻尼机构与第2阻尼机构连结起来。
进而,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第1保持部件上形成的多个第1限制部和与这些第1限制部分别卡合的多个传递部件,构成限制第1弹性体的收缩量的止挡机构。此外,通过在输出部件上形成的多个第2限制部和与这些第2限制部分别卡合的多个连结部件,构成限制第2弹性体的收缩量的止挡机构。
而且,在用于连结第1阻尼机构与第2阻尼机构的部件之中,涡轮是流体传动装置中原有的必需部件,传递部件也是保持第1弹性体的部件,连结部件也是用于限制第2弹性体的收缩量的部件。
另一方面,构成2个止挡机构部件之中,传递部件和连结部件也是用于连结第1阻尼机构与第2阻尼机构的部件。
由于如上共用了部件,因此能够在不必大幅增加构件数量的情况下,连结2个阻尼机构并设置2个止挡机构。因而,构件数量不会大幅增加,因此能够不产生成本增加、重量增加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流体传动装置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变矩器的上半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从涡轮侧朝罩侧沿着轴向观察第1阻尼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从涡轮侧朝罩侧沿着轴向观察第2阻尼机构的状态的局部切断俯视图。
图4是表示阻尼机构的扭转角度和扭矩的特性的曲线图。
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技研;株式会社F.C.C.,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丰技研;株式会社F.C.C.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77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