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永磁体建立可调静磁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44657.2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1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耿殿禹;金铮;金星;耿天贺;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7/02 | 分类号: | H01F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体 建立 可调 磁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立静磁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永磁体建立可调静磁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永磁材料可以建立静磁场。所说的静磁场,在温度不变时,磁场不随时间变化。磁场的用途很多,如磁热效应,磁光效应,磁电效应,磁声效应等等许多物理现象都离不开磁场。当两块NdFeB磁铁的磁极面积50cm2,极面平行,中间的磁场为1T时,其吸引力为200kg。此时仅靠手动的力量,是分不开吸在一起的两块磁铁,也无法建立磁场,需借助工具。就是说,大面积的NdFeB磁铁吸在一起,吸力太大,分开难。
同样,在空间两块磁极面积50cm2的NdFeB磁铁,厚度为2.5cm的磁铁,2.5cm的方向是充磁方向,其磁能积为300kJ/m3,在距离在15cm以内时,不稳定,迅速吸在一起,极易夹伤人和损坏磁铁。当需要使用NdFeB磁铁所建立的磁场时,因作用力大,变得困难了。就是说,大面积的NdFeB磁铁,分开时,不稳,吸力难控,又很危险。
当需要建立两块磁铁磁级的磁力线互相排斥的磁场时,因受力而不稳定,更难固定,磁极易翻转,伤人或损坏磁铁,更需借助工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立可调静磁场的方法,一种不需电源,用NdFeB永磁铁建立可调静磁场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用永磁体建立可调静磁场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将两块永磁体分别固定在两块轭铁上,两块永磁体与轭铁形成凹状空间,形成静磁场;一块轭铁固定,另一块轭铁可滑动,通过调节两个磁体的距离,来变化静磁场。
所述两块磁铁充磁方向与可滑动磁铁的运动方向相同。
所述两块永磁体可以同极相对,互相排斥,建立磁场;即N极对N极,或S极对S极
所述两块永磁体也可互相吸引建立磁场,即N极对S极。
用丝杠驱动轭铁。
使用的永磁铁材料是NdFeB。
为增加磁场,在两块永磁体上固定锥状磁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建立的静磁场稳定,不消耗能源,重量轻。用本发明的方法,在长度为9.0cm,高为6cm,宽为1至12cm的空间建立1.1T到0.16T的磁场,装置重量小于20kg。对于有同样功能的电磁铁则重量要50kg以上。两块磁铁与底部轭铁形成凹状,可使其他物体,从两块磁铁的左侧、或右侧、或上方移入或移出磁场。
附图说明
图1为用本发明的方法建立的吸引场;
图2为用本发明的方法建立的排斥场;
图3为是用本发明的方法建立的提高局部磁场的装置;
其中1丝杠;2固定块;3滑道;4止推螺帽;5可滑动的轭铁;6NdFeB磁铁;7NdFeB磁铁;8固定的轭铁;9固定螺丝;10不锈钢套盒;11是N极上锥状磁轭;12是S极上锥状磁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永磁铁建立可调静磁场的方法,采用如下用永磁铁建立可调静磁场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丝杠1;固定块2;滑道3;止推螺帽4;可滑动的轭铁5;NdFeB磁铁6;NdFeB磁铁7;固定的轭铁8;固定螺丝9;不锈钢套盒10。
NdFeB磁铁6吸在可滑动的轭铁5上,并用不锈钢套盒10套上,用固定螺丝固定在轭铁5上。NdFeB磁铁7吸在固定的轭铁8上,并用不锈钢套盒10套上,用固定螺丝固定在轭铁8上。在丝杠1的驱动下,可滑动的轭铁5,沿滑道向移动,磁铁6和7逐渐接近,两极间的磁场逐渐增加。
丝杠1的一端带有圆孔,用园棒穿过圆孔,可带动丝杠1旋转;可滑动轭铁5上有与丝杠1相配的圆孔,丝杠1能在其中转动,可滑动的轭铁5在止推螺帽4和丝杠1的限定下,可沿丝杠1的轴线在滑道3上往复运动。
特别的,为提高局部磁场,在NdFeB磁铁6和NdFeB磁铁7,N极和S极分别固定N极上锥状磁轭11和S极上锥状磁轭12。在丝杠1的驱动下,可滑动的轭铁5,沿滑道向移动,锥状磁轭11和12,逐渐接近,锥状磁轭的两极间的磁场,逐渐增加,从而达到调解磁场的目的。
所述两块磁铁可以同极相对,互相排斥,建立磁场;即N极对N极,或S极对S极
所述两块磁铁也可互相吸引建立磁场,即N极对S极。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4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雾风冷联合淬火装置
- 下一篇:铝箔轧机工艺油二次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