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茱萸核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3749.9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江学忠;郭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学忠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7450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茱萸 核中熊 果酸 提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山茱萸制备熊果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茱萸核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
背景技术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中含的熊果酸是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在医学中有广泛用途。可用作:保肝、抗肝炎作用,抗氧化作用,抗菌、抗炎及抗病毒作用,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血糖和抗溃疡作用,对艾滋病毒有抑制作用,有镇定和安定作用,有增强免疫功能功效。由于熊果酸是植物中的活性成成分,在医学医疗学有广泛用途,证明熊果酸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因此被国家列入2002年“863”计划。
在制中药山茱萸时,山茱萸“核“被视为无用废料被抛弃,全国40T山茱萸核被化作”废品“垃圾弃去。例如河南西峡县产的山茱萸核内,含有0.15%的熊果酸,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完全可以开发利用,利用它来为人们健康事业服务,节约有关资源。
山茱萸核的结构,有它的独特性,又同于杏仁核、枣核和胡桃仁类似结构。经过探讨,利用当今的科技,可以分离出山茱萸核中可贵的熊果酸。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家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为了保护山茱萸核这部分资源,开发出对人们有用的优良熊果酸,拟对此申请国家专利,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
目前,熊果酸较难化学合成,常用枇杷叶或女贞叶作为提取熊果酸的原料,其工艺仍多采用乙醇回流提取,得到浸膏,然后有机溶剂脱色和纯化。有部分学者研究从山茱萸中提取熊果酸,但仍多沿用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溶剂用量大,耗时长。《山茱萸果实中熊果酸的提取纯化研究》(迟道兵)一文中,其研究分别采用冷浸法、索氏抽提法、回流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萃取法五种工艺,最终认为微波辅助萃取法效率最高,其中,山茱萸果实进行了去核处理(参照3.1原料预处理)。赵玉丛发表的《山茱萸中熊果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一文中表明,超声波提取方法简便,耗时短,无需加热,提取最为完全,但是该工艺仍存在以下缺陷:①其原料为去核的山茱萸,山茱萸核被弃去,忽视了山茱萸核的开发价值,造成了资源的浪费;②在超声波提取前用40ml无水乙醇浸泡了12h,再利用超声波震荡30min,仍耗用溶剂和时间,易造成溶剂残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山茱萸核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该工艺生产周期短、熊果酸收率高、产品纯度高,为熊果酸制备和山茱萸核资源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一种山茱萸核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步骤如下:
①原料预处理:选无发霉的优质山茱萸核,作为原料,用清洁水进行漂洗,除去山茱萸核外面的泥土和沙粒,漂洗干净后控去水分;
②烤制:将控去外面水分的山茱萸核在50~60℃下烤制1.0h;
③一次粉碎:将烤制好的山茱萸核进行第一次粉碎,粉碎成直径80~100目的微粒;
④冷冻:将粉碎后的微粒山茱萸核粉,在-5~0℃下冷冻1h;
⑤二次粉碎:将冷冻后的山茱萸核粉,进行细脆破碎,破碎至直径为180~200目的粉状;
⑥浸泡:经破碎后的山茱萸核粉,置入蒸馏水浸泡2h,水温控制在22~28℃;
⑦超声波处理:将浸泡2h的浸泡液,进行超声波处理,分离处理后的混合液体,去除其中的山茱萸核粉渣,留超声后的液体;
⑧蒸馏:将超声后的液体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液的糊状体为熊果酸原浆;
⑨低温蒸发:使熊果酸原浆在25~30℃低温下蒸发,慢慢蒸发出熊果酸原浆中水分,使熊果酸为固体;
⑩三次粉碎:将固体熊果酸粉碎直径300目的粉状;经质量监测,得到合格的熊果酸成品。
所述浸泡步骤中,蒸馏水温度50~65℃,山茱萸核粉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9~14。
所述超声波处理步骤的工艺参数为:超声波频率60~85kHz,提取时间7~12min。
下面结合有益效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本发明熊果酸的提取工艺,原料采用山茱萸核,实现山茱萸核资源的变废为宝、充分利用,为熊果酸的制备和山茱萸核资源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学忠,未经江学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37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