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R检测鉴定散大蜗牛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41731.5 | 申请日: | 2014-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3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沛;周卫川;陆军;林阳武;肖琼;崔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r 检测 鉴定 蜗牛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R检测鉴定散大蜗牛的方法。
背景技术
散大蜗牛Helix aspersa Müller, 1774又称散布大蜗牛,在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柄眼目Stylommatophora,大蜗牛科Helicidae,大蜗牛属Helix Linne,是国际上倍受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其实施检疫。散大蜗牛昼伏夜出,常隐藏在人们难以发现的阴暗潮湿处,容易随原木、木质包装材料、集装箱等传播。其传播特点是不需要特定的寄主,凡接触过的物品都可传播。我国于2007年将其列为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其贝壳与同属的盖罩大蜗牛Helix pomatia (Linnaeus,1758)、亮大蜗牛Helix lucorum (Linnaeus, 1758)等极为相似,往往难以区分,只有资深的陆生软体动物分类专家才能鉴别,卵粒和幼螺的鉴定则更为困难。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国境口岸的植物检疫人员绝大多数为植物保护专业,对陆生软体动物的分类知之甚少,这种局面给我国的实际检疫工作造成了被动,也是世界各国检验检疫部门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最近二十多年来,分子系统学飞速发展,即由基因序列的比较可以厘清物种的分类学与系统学地位。因此可以将形态和分子特征结合起来,对散大蜗牛及其近似种的分类学进行更为深入而详尽的研究,为散大蜗牛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而PCR技术在国境口岸检疫部门已经相当普及,如果能设计出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方法进行初筛或鉴定,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本发明建立了一种PCR方法检测鉴定散大蜗牛的技术,以适应当前国境口岸检疫工作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形态学鉴定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开展研究,旨在提供一种准确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廉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散大蜗牛的快速检测鉴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R检测鉴定散大蜗牛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应用特异性引物对散大蜗牛的分子特征进行识别,所述引物为:
上游引物为HP-(P1):5’- ACTCTTTGGTATTTGATGCG -3’,
下游引物为HP-(P2):5’- ACCTGCTAAAACGGGTAATG -3’。
本发明的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其中2×Taq PCR MasterMix混合液12.5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DNA模板2μL,余下用灭菌ddH2O补足。
所述PCR反应的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 30s,56℃ 30s,72℃1min,30个循环;72℃ 延伸10min,4℃结束反应。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本发明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鉴定散大蜗牛。本发明为植物检疫中对检疫性有害生物散大蜗牛的检测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对于防止散大蜗牛的传入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PCR检测鉴定散大蜗牛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结果可靠:本发明所设计出的一种检测鉴定散大蜗牛的特异性引物,仅针对散大蜗牛进行检测,已经对近缘种亮大蜗牛、盖罩大蜗牛、花园葱蜗牛、森林葱蜗牛等共计22种代表性蜗牛进行了测试验证,因此结果可靠性具有充分的保证。
2、特异性强:所采用的引物是针对散大蜗牛的COI基因序列设计出的特异性引物,特异性高。
3、灵敏度高:对散大蜗牛的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可达到 1 pg/μL。
4、实用性好:当传统分类学方法难以鉴定散大蜗牛时,本发明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弥补,从而得到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检测鉴定散大蜗牛的PCR方法。因此本方法的实用性强,可满足对散大蜗牛进行快速可靠的检测和鉴定的需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1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扇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泥页岩的分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