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椎间孔镜穿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1165.8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6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祝建光;刘忠汉;吴德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成春荣;竺云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间孔镜 穿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椎间孔镜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治疗此种疾病。传统手术包括椎板开窗髓核摘除以及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时间长,尤其当行脊柱内固定后,融合节段的相邻腰椎容易出现退变加速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新的不适。其中,内固定是用器械如螺钉等固定腰椎。
中国专利号201020186910.0公开了一种“颈椎间盘微创手术系统”,对颈椎经皮穿刺下行介入治疗的工具进行了改良,该系统在x光透视下放置导针、扩张管、工作套管以及环钻,2级扩张进入椎间盘,其优点是微创,并发症低,康复快。
而这种介入治疗是在x射线影像介导下进行的,利用工具穿刺到颈椎椎间盘内后,利用工作套管作为通道,然后经此通道放入射频等操作工具,不用内镜,也即是是在盲视下进行椎间盘的操作的,医生在进行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安全、准确的穿刺到病变部位。反复透视定位增加了患者和医生接受x射线的损害量,定位不准确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也不适用于椎间盘手术。
目前,椎间孔镜手术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被誉为“绿色生态手术”。椎间孔镜技术借助于椎间孔这一生理结构经皮穿刺到腰椎,并将椎间孔的重要骨性成分——上关节突消磨成形后,将工作管道置入椎管,内镜及手术器械通过工作管道直接进入椎管,处理病变组织。椎间孔镜技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增生骨质及钙化组织、射频电极将破损椎间盘纤维环成形修复。
特别是TESSYS微创椎间孔镜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良好的特点,正日益受到医师青睐。TESSYS技术包括3级穿刺,每一级的器械包括导杆、套管、环锯,先插入导杆,然后将同级套管套到导杆上,再将同级环锯套到套管后行关节突的切磨;然后沿已切磨的孔道,更换大一级的穿刺工具,依次重复,直到第三级环锯切磨关节突后,相应直径的内镜套管沿骨道插入,完成穿刺操作。采用多级锯骨操作,逐级扩大锯骨可以减少对神经损伤的可能。
但是该技术的穿刺步骤较为繁琐,每个操作均需透视确认,相应射线暴露较多。更重要的是,TESSYS技术通过导杆、导管卡压与关节突上,环锯循着导管插入、紧贴关节突而磨切关节突骨质,从而形成骨道。由于分级重复操作,其过程中极易出现磨切骨道及其轨迹的偏移,使得最后的内镜套管置放位置发生偏差,而影响手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孔镜穿刺系统,使得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过程简化,操作可靠易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且减少手术者和患者的放射暴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椎间孔镜穿刺系统,包括一级套管,二级套管,开路锥,锚针以及环锯;
一级套管和二级套管均为中空,一级套管用于沿导丝套入直到关节突,形成软组织通道;
二级套管的内径和一级套管的外径相同,用于沿一级套管套入,扩张软组织通道;
开路锥的直径与二级套管的内径相同,用于从二级套管内沿软组织通道插入到达关节突后,在关节突上开一骨孔,开路锥的锥头具有保护肩部以避免骨孔过深;
锚针的直径与开路锥的直径相同,锚针的头端具有自攻螺纹且锚针的头端是钝的,用于拔出开路锥后沿着二级套管插入关节突的骨孔中并沿着进入椎管的角度穿透关节突到达椎管形成骨道;
环锯的内径与二级套管的外径相同,用于套在二级套管上到达关节突,并沿着锚针进入椎管的角度从侧面切割关节突,一次性地将进入椎管的骨道扩大到需要放置内镜的直径,环锯的头端具有安全锯齿且环锯的头端是钝的,用于推开神经避免损伤。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11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式口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结构紧凑的光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