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路由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38744.7 | 申请日: | 2014-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2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君;李华伟;李晓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12/771 | 分类号: | H04L12/771;H04L12/9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祁建国,李岩 |
| 地址: | 10019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集成电路 网络 路由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源节点、中间节点和目的节点的片上网络,所述三维集成电路包含多个器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取三维转向模型进行路由指导,且采取端口选择机制进行合法输出端口的选择,将数据包由所述源节点单向路由至所述目的节点;
其中所述三维转向模型为基于奇偶转向模型,以三维场景中的X-Y平面或Y-Z平面或X-Z平面为基准面,将所述源节点到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映射到所述基准面上,并通过在所述基准面采取所述器件层的层间非法转向原则,以及相应的补充原则进行数据包转向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转向模型为单一转向模型,且具有宽松转向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原则为在所述三维转向模型中,当X-Y平面或Y-Z平面或X-Z平面中只存在唯一转向限制时,需要补充与所述唯一转向限制的方向相反的转向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非法转向原则为所述目的节点所在器件层的直接上游器件层的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为非直接上下垂直对应的位置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选择机制为NoP端口选择机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节点路由步骤: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的相对位置采用最短路径确定合法输出端口,并采用NoP端口选择机制,获得所述合法输出端口流量感应情况,选择流量最少的所述合法输出端口;
中间节点路由步骤:基于所述三维转向模型的指导,并且采用所述NoP端口选择机制,将数据包从所述源节点到所述中间节点进行逐跳路由;
目的节点路由步骤:当所述数据包由所述中间节点到达所述目的节点,比较所述中间节点的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最终到达所述目的节点。
7.一种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系统,采用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路由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源节点、中间节点和目的节点的片上网络,所述三维集成电路包含多个器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采取三维转向模型进行路由指导,且采取端口选择机制进行合法输出端口的选择,将数据包由所述源节点单向路由至所述目的节点;
其中,所述三维转向模型为基于奇偶转向模型,以三维场景中的X-Y平面或Y-Z平面或X-Z平面为基准面,将所述源节点到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映射到所述基准面上,并通过在所述基准面采取所述器件层的层间非法转向原则,以及相应的补充原则进行数据包转向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转向模型为单一转向模型,且具有宽松转向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原则为在所述三维转向模型中,当X-Y平面或Y-Z平面或X-Z平面中只存在唯一转向限制时,需要补充与所述唯一转向限制的方向相反的转向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非法转向原则为所述目的节点所在器件层的直接上游器件层的所述中间节点与所述目的节点为非直接上下垂直对应的位置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选择机制为NoP端口选择机制。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三维集成电路片上网络的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节点路由模块:根据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的相对位置采用最短路径确定合法输出端口,并采用NoP端口选择机制,获得所述合法输出端口流量感应情况,选择流量最少的所述合法输出端口;
中间节点路由模块:基于所述三维转向模型的指导,并且采用NoP端口选择机制,将数据包从所述源节点到所述中间节点进行逐跳路由;
目的节点路由模块:当所述数据包由所述中间节点到达所述目的节点,比较所述中间节点的地址,确定所述数据包最终到达所述目的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87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