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外用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38534.8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9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冠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冠旻 |
主分类号: | A61K36/744 | 分类号: | A61K36/744;A61P1/14;A61K31/125;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林培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小儿 疳积 外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疳积是小儿时期的多发病症,尤其是5岁以下的小儿多见。疳积多是由于小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物的需求量大,家长又怕小孩营养不良、吃不饱,往往过早、过多给孩子喂食。由上述原因造成的脾胃损伤、积食滞气、消化功能紊乱、腹胀、便秘、呕吐、腹泻等症状称之为疳积。
疳积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形体消瘦、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大便干稀不调、面色干黄、毛发稀疏枯黄、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揉眉擦眼、吮指、磨牙。
目前,针对小儿疳积的治疗,西药的副作用大,又因小儿脏腑功能薄弱,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而口服中药味重难吃,小孩很难喂食,且容易引起呕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使用快捷方便的可贴于手部内关穴的治疗小儿疳积的外用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外用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得:杏仁5-15份、桃仁5-15份、栀子5-15份、冰片0.5-2份、樟脑1-4份。
优选方案为:杏仁10份、桃仁10份、栀子10份、冰片1份、樟脑2份。
所述杏仁、桃仁、栀子、冰片、樟脑用小型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并搅拌均匀呈混合中药粉。
所述混合中药粉放入塑料袋中密闭保存备用。
使用方法:晚上从密封塑料袋中取出混合中药粉,加入鸡蛋清1只,搅拌均匀,并做成圆薄饼状,敷于手部的内关穴,并用纱布固定好;第二天早上取掉;隔10-15天再敷第二次即可痊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且治疗药效好、无毒副作用。最主要是本发明采用外敷的方式,不用担心口服给小儿身体造成的药物过敏、伤害等,适于小儿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外用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得:杏仁15份、桃仁5份、栀子5份、冰片0.5份、樟脑1份。
使用方法:晚上从密封塑料袋中取出混合中药粉,加入鸡蛋清1只,搅拌均匀,并做成圆薄饼状,敷于手部的内关穴,并用纱布固定好;第二天早上取掉;隔10天再敷第二次即可痊愈。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外用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得:杏仁10份、桃仁10份、栀子10份、冰片1份、樟脑2份。
使用方法:晚上从密封塑料袋中取出混合中药粉,加入鸡蛋清1只,搅拌均匀,并做成圆薄饼状,敷于手部的内关穴,并用纱布固定好;第二天早上取掉;隔12天再敷第二次即可痊愈。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小儿疳积的外用中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得:杏仁5份、桃仁15份、栀子15份、冰片2份、樟脑4份。
使用方法:晚上从密封塑料袋中取出混合中药粉,加入鸡蛋清1只,搅拌均匀,并做成圆薄饼状,敷于手部的内关穴,并用纱布固定好;第二天早上取掉;隔15天再敷第二次即可痊愈。
试验例:
选取患有小儿疳积的婴幼儿98例,年龄在6个月-5岁,其中6-10个月的宝宝25例,10-12个月的宝宝30例,1岁-3岁的宝宝20例,3-5岁的宝宝23例。突出表现为吮指、不思饮食、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揉眉擦眼、烦躁不宁。
使用本发明加入鸡蛋清搅拌好后,敷于手部内关穴、并用纱布固定后,第二天取掉,隔10-15天后再敷第二次。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恢复正常饮食和脏腑功能。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正常饮食和脏腑功能有所改善。
无效:饮食、脏腑功能都没有改善,症状依然存在。
发明对选取的98例小儿疳积的婴幼儿进行统计,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冠旻,未经周冠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85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金属线材单向直进式拉拔成丝装置
- 下一篇:热连轧机带钢温度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