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黑水虻种源的诱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6714.2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6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芬芳;胡新军;徐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1/18;A23K1/14;A23K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黑水 虻种源 方法 | ||
1.一种野生黑水虻种源的诱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获得丝光绿蝇蛆养殖剩余料;
S11.配制丝光绿蝇蛆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将60~95%麸皮和5~40%血球蛋白粉混合,加入水调节湿度至60~65%;
S12.每1kg丝光绿蝇蛆培养料接入0.5~1.2g丝光绿蝇卵,维持培养料湿度60~65%;
S13.培养4~5d后,通过补充水分,将培养料湿度调至65~70%,丝光绿蝇蛆自行爬离培养料,得到丝光绿蝇蛆养殖剩余料;
S2.利用丝光绿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利用丝光绿蝇蛆养殖剩余料诱集野生黑水虻的具体方法为:
S21.在丝光绿蝇蛆养殖剩余料中加入水,调节湿度至水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75%;
S22.将丝光绿蝇蛆养殖剩余料装入有盖容器中,置于室外阴凉通风处静置10~15d;
S23.观察有黑水虻飞来产卵或揭盖见有黑水虻幼虫在生长,即成功诱集到野生黑水虻种源;将容器移至室内,培育壮大种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1所述将80~90%麸皮和10~20%血球蛋白粉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1所述湿度调至水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2所述每1kg丝光绿蝇蛆培养料接入丝光绿蝇卵0.8~1.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3所述维持培养料湿度为68~70%,饲养丝光绿蝇蛆的容器外面四周放置干燥的统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1所述所述湿度调至水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70~7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2所述阴凉通风处的温度为25~28℃。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2所述室外阴凉通风处为树荫、灌木丛或屋檐底下。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2所述有盖容器不完全密封,盖与容器之间有1~3mm的缝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67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瓶柜专用气瓶推送车
- 下一篇:一种过滤除尘滤芯的清理装置及清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