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岔口交通安全信号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34710.0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苑明海;申仁祥;纪爱敏;陈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岔口 交通安全 信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岔口交通安全信号系统,属于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乡间马路小交通岔口极多,如国道、省道干线。由于小岔口数量繁杂,避免影响车流速度,一般都不安装红绿灯,一旦有人穿行,这就加大了交通事故的概率。目前出于安全考虑,仅部分岔口安装了黄色警示灯,提醒驾驶人员注意路口安全,不过存在很大弊端,在一定程度未能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究其原因,由于警示灯一直闪烁,长久以来造成驾驶人员的视觉疲劳,同时驾驶人员知道有岔口,但不确定是否有人通行,就会有时注意岔口有时直接忽略,长久一来也造成驾驶人员存在侥幸估测心理,习惯性不降速,这也同样未能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现今城市人流量大,小岔口都基本安装红绿灯,其实部分小岔口并无较多人流量,但车辆必须要等待红绿灯,这就造成车辆时而开时而停,高峰时车流拥堵,大大浪费行车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岔口交通安全信号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小岔口交通安全信号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信号灯、单片机控制系统;
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小岔口的次干道上,信号灯放置于路口中央位置,压力传感器受力时,产生模拟信号,经过ADC0809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传递给单片机控制系统,从而控制蓝色信号灯的工作。
上述压力传感器由四组组成,分别是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D;所述压力传感器A与压力传感器B平行横贯于次干道上,所述压力传感器B靠近主干道;所述压力传感器C与压力传感器D平行横贯于另一条次干道上,所述压力传感器C靠近主干道。
上述信号灯是蓝色LED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信号系统稳打稳扎,从根本上区别于难以判别有无人群过往的黄色警示灯或须停车等待的红绿灯,很大程度保证了人们和过往车辆的安全,同时节省了行车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模拟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
1、压力传感器A,2、压力传感器B,3、压力传感器C,4、压力传感器D,5、蓝色信号灯,6、单片机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小岔口交通安全信号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信号灯5、单片机控制系统6;
压力传感器位于小岔口的次干道上,信号灯5放置于路口中央位置,压力传感器受力时,产生模拟信号,经过ADC0809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传递给单片机控制系统6,从而控制信号灯5的工作。
上述压力传感器由四组组成,分别是压力传感器A1、压力传感器B2、压力传感器C3、压力传感器D4;压力传感器A1与压力传感器B2平行横贯于次干道上,所述压力传感器B2靠近主干道;所述压力传感器C3与压力传感器D4平行横贯于另一条次干道上,压力传感器C3靠近主干道。
上述信号灯5是蓝色LED灯。
工作流程:压力传感器——信号放大——模数转换——单片机控制系统——信号灯。
当压力传感器A1先检测到压力信号时,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6,蓝色信号灯5亮,闪烁时间持续(通过设计程序,人为制定),压力传感器B2再检测到信号,不做任何反应,蓝色信号灯5状态保持不变。
当压力传感器D4先检测到压力信号时,通过单片机控制系统6,蓝色信号灯5亮,闪烁时间持续,压力传感器C3再检测到信号,不做任何反应,蓝色信号灯5状态不受影响。
当压力传感器B2先检测到压力信号时,蓝色信号灯5保持原始状态,不亮,压力传感器A1再检测到信号,蓝色信号灯5依然不亮。
当压力传感器C3先检测到压力信号时,蓝色信号灯5不亮,压力传感器D4再检测到信号,蓝色信号灯5保持原始状态,依然不亮。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4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