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大棚地埋式香菇的栽培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33079.2 申请日: 2014-05-29
公开(公告)号: CN103975767A 公开(公告)日: 2014-08-13
发明(设计)人: 李良 申请(专利权)人: 中节能(汉川)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徐莹
地址: 431602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棚 香菇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菌类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菰、椎茸,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香菇属。香菇的人工栽培在我国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栽培香菇都用“砍花法”,是一种自然接种的段木栽培法。一直到6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培育纯菌种,改用人工接种的段木栽培法。70年代中期出现了代料压块栽培法,后又发展为塑料袋栽培法,产量显著增加,我国目前已是世界上香菇生产的第一大国。

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所含麦角甾醇,可转变为维生素D,有增强人体抗疾病和预防感冒的功效;香菇多糖有抗肿瘤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可预防肝硬化和血管硬化;酪氨酸氧化酶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双链核糖核酸可诱导干扰素产生,有抗病毒作用。民间将香菇用于解毒、益胃气和治风破血,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特产品之一,其一级品为花菇。

香菇菌丝白色,绒毛状,具横隔和分枝,多锁状联合,成熟后扭结成网状,老化后形成褐色菌膜。子实体中等大至稍大。菌盖直径5~12厘米,扁半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深褐色至深肉桂色,有深色鳞片。菌肉厚,白色。菌褶白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8厘米,粗0.5~1.5厘米;中部着生菌环,窄,易破碎消失;环以下有纤维状白色鳞片。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

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5℃,低于10℃或高于30℃则有碍其生长。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20℃,并要求有大于10℃的昼夜温差。目前生产中使用的香菇品种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三种温度类型,其出菇适温高温型为15~25℃,中温型为7~20℃,低温型为5~15℃。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在香菇生长环境中,由于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氧气不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会受到明显的抑制,这就加速了菌丝的老化,子实体易产生畸形,也有利于杂菌的滋生。新鲜的空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香菇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良好,强光能抑制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散射光,光线太弱,出菇少,朵小,柄细长,质量次,但直射光又对香菇子实体有害。

香菇的夏季反季节栽培可以利用自然或人工山洞、人防工事等进行栽培,但多数地方没有该类设施,因此,一般多用普通大棚和降温设备进行反季节栽培,但是安装降温设备的大棚造价较高,夏季出菇时间较长,电力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香菇夏季正常出菇,且出菇质量好、产量高,操作方法简单的光伏大棚地埋式香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大棚地埋式香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光伏大棚内搭遮阳网;

(2)安装吊顶式喷雾系统;

(3)安装通风机;

(4)棚内开沟做畦;

(5)把生理成熟的香菇棒脱袋后摆放在畦面上;

(6)菌棒覆土,喷水保湿;

(7)冲沙催蕾,创造干湿交替的外部环境;

(8)出菇管理,调控通风时间和次数,提供充足的氧气需求,调控喷水时间和次数,满足香菇对水分和空气湿度的要求。

进一步,步骤(1)~(3)在透光率为40%的光伏大棚内,搭6针双层遮阳网,使透光率降为10%,这样既能有效的降低棚内温度,又能满足香菇生长对光照的需求;大棚北面开设宽度为1.2m的卷帘式通风口,通风口按防虫网;棚三边安装卷帘式通风口,棚一边安装风机;棚内顶部铺设悬挂式喷雾管,喷雾管喷射半径1米,每隔2米一个。

进一步,步骤(4)畦宽120cm,畦高10cm,畦间走道宽40cm,每两畦做一条深20cm,宽40cm的水沟;畦面平整,用石灰粉消毒。采用此类畦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棚内土地利用率,提高香菇单产量,又便于规模化生产操作。

进一步,步骤(5)在4~5月份将发菌好的香菇菌棒,用锋利的刀片划割菌袋塑料,剥去菌棒外袋,随即平排于畦面,通过畦面具有保水的作用使菌棒完成转色,为出菇做好准备。

进一步,步骤(6)覆盖菌筒的泥土为表土30cm以下的砂质心土,挖掘出的心土在烈日下暴晒2天,过筛去碎石杂物,拌入10%的石灰粉、火烧土或草木灰,菌筒面覆盖3cm,使菌筒全部覆盖住,以避免心土内虫卵、微生物细菌对菌棒的危害,畦沟内引灌入流动的小溪水、山泉水或水库水,每天换一次,以防死水发臭导致菌棒杂菌感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汉川)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汉川)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30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