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2869.9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3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刚志;小前草太;星崎润一郎;小林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吸尘器 | ||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06484、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11月4日、国家申请号为201080056293.5、发明名称为“电动吸尘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特别是具有旋风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该种电动吸尘器,例如公知如下装置:“该装置具有外壳,该外壳具备含微粒子的流体的引进部件和净化后的流体的排出部件,该装置具有使流入流体产生一级涡流的部件,且上述外壳具备:分离区域,其包括分别与微粒子的收集部件相连结的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连结部件,其使上述第二分离室内产生二级涡流,该装置利用施加于不同重量的微粒子的惯性力的差,将微粒子分离到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2–503541号公报(摘要)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技术中,用于排出外壳(供微粒子回旋的回旋室)内的空气的流出口沿轴线方向开设于外壳,所以气流以较大的轴线方向的速度向回旋室流入,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不能对由第一分离室分离的灰尘和由第二分离室分离的灰尘均施加充分的回旋力,离心力不足而使捕集性能下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该电动吸尘器当在回旋室的2个部位分离灰尘时,能够对这2个部位都施加充分的回旋力,从而能够提高捕集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入口体,其自外部吸入含尘空气;电动鼓风机(blower),其产生吸气的动作;旋风除尘部,其配置在上述吸入口体与上述电动鼓风机之间,具备流入口、回旋室和排出口体,该旋风除尘部使自上述流入口流入的含尘空气在上述回旋室内回旋,在分离了尘土后自排出口体排气。上述排出口体的侧壁由具有多个孔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圆筒体和具有多个孔的大致圆锥形状的圆锥体构成,上述回旋室的侧壁由大致圆筒形状的圆筒部和大致圆锥形状的圆锥部构成。电动吸尘器还具备:第1开口部,通过使上述回旋室的圆筒部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该第1开口部;第2开口部,通过使上述回旋室的圆锥部的一部分开口而形成该第2开口部;第1集尘室(dust case),其借助上述第1开口部与上述回旋室相连通;第2集尘室,其借助上述第2开口部与上述回旋室相连通。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通过采用了上述结构,能够将灰尘高效地离心分离而分别捕集到第1集尘室和第2集尘室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5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吸尘器主体5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吸尘器主体5的b–b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5的主要部分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后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A–A向剖视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B–B向剖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8的C–C向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D–D向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E–E向剖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1中的图7的F–F向剖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1中的旋风集尘装置50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E–E向剖视图。
图17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D–D向剖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19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21是实施方式2中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22是不符合实施方式2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图23是不符合实施方式2的、图7的A–A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电机家用机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2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型组合结构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凝点仪冷却水循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