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30522.0 | 申请日: | 2014-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7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江晓利;柳艳敏;李万迎;王亚东;彭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H01M2/1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 地址: | 071054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锂离子电池 隔膜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隔膜。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部件,是隔开正负极,防止电池短路的微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隔膜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正负极之间的物理隔离物质,是离子导体而对电子则是绝缘体。根据使用要求,锂离子电池隔膜必须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隙率和优良的热闭合性能。
目前,大多数锂离子电池隔膜为结晶型聚烯烃微孔膜,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以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等微孔膜,这是由于PE、PP微孔膜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较低的电阻、较高的抗撕裂强度、较好的抗酸碱能力、良好的弹性及对非质子溶剂的保持性能。
但是,PE、PP存在电解质亲和性差的缺点,对此,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隔膜表面改性工作:如在PE、PP微孔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单体或改变电解质中的有机溶剂,在隔膜表面涂布无机填料或亲水性材料等。
公开号为CN188243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微多孔膜,该复合微多孔膜通过在聚烯烃微孔膜的至少一面涂布含有(a)可以凝胶化的氟树脂和(b)其良溶剂(c)偶极矩为1.8Debye或1.8Debye以下的不良溶剂的混合液,并干燥,形成含有上述氟树脂的多孔质体的覆盖层而得到的复合微多孔膜,得到的微孔膜隔膜的润湿性和保液能力增加,但是,由于在聚烯烃微孔膜表面形成的涂层的孔为柱状且孔隙率较低,面密度较高,限制了离子的透过,增加了电池的内阻;另外,该微孔膜的涂层的孔径分布不均匀,从而各处的离子透过能力不同,容易造成局部的微短路,降低电池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蜂窝状多孔网络结构,且具有高的孔隙率和均匀的孔径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由基材及其两面的涂层构成,所述的涂层具有蜂窝状多孔网络结构,所述涂层的具有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40%以上,涂层孔隙率为50%-70%。
上述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涂层中具有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60%以上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的涂层孔隙率为55%-68%。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的涂层的面密度为1.6-2.0g/㎡。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的涂层厚度2.0-3.0μm。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的涂层的预期孔径在3-12μm之间。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的基材的透气性为150 -200(s/100cc·in2·1.22KPa),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的透气性为350-700(s/100cc·in2·1.22KPa)。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的涂层由涂布液浸涂得到,涂布液的组成及重量分数为:
含氟树脂 2%-3%
造孔剂 3%-10%
丙酮 87%-95%
所述的造孔剂为碳酸二甲酯、水、沸程90℃-120℃石油醚或其组合。
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所述含氟树脂为聚偏氟乙烯乙烯-二氟乙烯共聚物、聚偏氟乙烯乙烯、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
本发明制备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隔膜可用于二次锂离子电池。
有益效果
本发明得到的聚烯烃微孔膜为蜂窝状多孔网状结构,孔隙率能达到50-70%,涂层高孔隙率提高了电池中离子透过能力,降低了因表层涂覆带来的电池内阻的增加。
本发明涂层孔径均匀,预期孔径的孔占全部孔的40%以上,使得电池中离子透过均匀,降低了因孔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局部的微短路的可能性,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内阻,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的倍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图2及图3分别是实施例1制备的隔膜C1涂层的SEM照片孔径分布图;
图4、图5及图6分别是实施例2制备的隔膜C2涂层的SEM照片孔径分布图;
图7、图8及图9分别是实施例3制备的隔膜C3涂层的SEM照片孔径分布图;
图10、图11及图12分别是实施例4制备的隔膜C1涂层的SEM照片孔径分布图;
图13是专利CN1882436A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使用了如下技术术语:
预期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0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