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28811.7 | 申请日: | 2014-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伦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25/02;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坐骨神经痛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痛是以坐骨神经径路及分布区域疼痛为主的综合征。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
中医学对坐骨神经痛早有认识,古代文献中称为“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等。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太阳膀胱经的病候中有“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端(立旁换成月旁)如裂……”,形象地描述了此病的临床表现。认为腰部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可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则痛;久居湿地,或涉水、冒雨,衣着单薄、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人侵,痹阻腰腿部;或湿热邪气侵淫,或湿浊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湿热,流注足太阳、少阳经脉.均可导致腰腿痛。主要属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及经筋病症。中医还认为坐骨神经痛与肝肾亏虚有关。如果病人血气虚弱,肝肾亏虚,加上劳累过度或有外感寒湿之邪导致寒湿闭阻经脉,血气瘀滞而形成坐骨神经痛。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益肝肾。
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西医多根据症状施治,往往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易复发;特别是对于诱因复杂的坐骨神经痛,效果很差。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是从辨证出发,采用补益、疏导、祛湿邪的方法,往往标本兼治,治病除根,不易复发,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现代医学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标、本同治、副作用小、疗效好、使用方便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人根据自身多年的从医经验,通过反复的临床摸索和实践,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对中药材的认知和对坐骨神经痛这种骨病的辨证,精心配伍药材获得一个有着显著疗效的中药组方,并利用现代的制药技术制成成品的中药制剂,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该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组成:茯苓12-18份、薏仁10-15 份、当归12-18份、川芎11-16份、桃仁10-14份、木瓜8-13份、红花12-16份、白芍8-13份、独活8-13份、五灵脂7-11份、香附7-12份、川牛膝10-15份、秦艽8-12份、地龙7-10份、全蝎7-10份、威灵仙7-11份、路路通7-12份、甘草9-13份。
其中,最优配比一是:茯苓15份、薏仁12份、当归15份、川芎14份、桃仁12份、木瓜10份、红花14份、白芍10份、独活11份、五灵脂10份、香附10份、川牛膝12份、秦艽10份、地龙9份、全蝎9份、威灵仙8份、路路通10份、甘草12份;
最优配比二是:茯苓13份、薏仁14份、当归13份、川芎12份、桃仁12份、木瓜12份、红花13份、白芍10份、独活12份、五灵脂9份、香附11份、川牛膝13份、秦艽10份、地龙8份、全蝎9份、威灵仙9份、路路通9份、甘草10份。
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是:
(1)、按组方配比准确称取茯苓、薏仁、当归、川芎、桃仁、木瓜、红花、白芍、独活、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秦艽、地龙、全蝎、威灵仙、路路通、甘草等所有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将茯苓、薏仁、当归、川芎、桃仁、木瓜、白芍、独活、五灵脂、秦艽、路路通、甘草混合在一起加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5小时,过滤,获得滤液a;
(3)、将(2)中滤渣再加入3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小时,过滤,获得滤液b;
(4)、重复(3)操作,获得滤液c;
(5)、将滤液a、b、c混合,减压蒸馏,使总体积缩减为原来的1/4,即为提取液1;
(6)、将香附、川牛膝、地龙、全蝎、威灵仙、红花混合在一起,加入6倍重量的60%的乙醇,回流加热(保持90-95℃)2小时,冷却过滤;将滤渣再回流加热两次,每次加入初始药材3倍重量的60%的乙醇,回流加热(保持90-95℃)1.5小时,冷却过滤;将三次滤液混合在一起,通过真空蒸馏除去乙醇,获得提取液2;
(7)、将浓缩液1和浓缩液2混合,搅拌均匀,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75-80℃测),即为中药浓缩液;
(8)、将中药浓缩液制成口服液或者干燥制成颗粒剂、丸剂,即为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伦,未经高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8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