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式间接与蒸发式冷气机结合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8657.3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9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黄翔;王俊;董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F24F1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间接 蒸发 冷气机 结合 风机 冷却 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式间接与蒸发式冷气机结合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蒸发冷却设备大多安装于建筑物屋顶或特定的空调机房内,由于长时间的阳光照射、雨水冲刷以及较长的风管布置,不仅使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缩短、效率降低,而且风管系统投资大、风管温升严重、风机能耗高。
传统的单风机送风系统,主要对整个空调区域统一送风;当空调区内局部负荷变化时,不能灵活的调节风量分配,就会造成房间内温度场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间接与蒸发式冷气机结合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对室外空气进行热湿处理,提高了蒸发冷却设备的效率,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空调系统投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管式间接与蒸发式冷气机结合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包括有设置于建筑物天花板上方由土建夹层形成的土建送风道,且天花板上设置有多个支风道入口,还包括有设置于建筑物地板下方和墙壁内由土建夹层形成的土建排风道,且地板上设置有多个排风口;
土建送风道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土建送风道内按空气进入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轴流风机、空气过滤器、板式换热器、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及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组,板式换热器和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上方设置有风机a,风机a的上方设置有风口,板式换热器的下方与土建排风道连通。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组上方设置有喷嘴a,换热管组的下方设置有水箱a,水箱a内设置有水泵a,水泵a通过第一供水管与喷嘴a连接;换热管组与水箱a之间形成二次风通道。
换热管组由多根水平设置的换热管组成。
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组由多个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按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组成;每个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对应设置于每个支风道入口的上部。
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包括有机组壳体,机组壳体内的中央设置有风机b,风机b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器、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器,每个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的风机b出口朝向与其对应的支风道入口。
第一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第一填料,第一填料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喷嘴,第一填料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水箱;
第二直接蒸发冷却器,包括有第二填料,第二填料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喷嘴,第二填料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水箱,第二水箱内设置有水泵b,水泵b通过第二供水管分别与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结合建筑物的土建夹层,节省了风管投资,减小了空气阻力,降低了风机能耗。
2)本发明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设置于建筑物的土建夹层内,可替代机组保温面板,有效防止太阳照射及雨水冲刷,具有经济、高效及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3)将本发明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用于车间内时,能根据车间内不同区域的负荷变化控制送风量以及风机的启停,且送风均匀,避免了能源浪费;另外,在部分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出现故障时可实现不停设备维修,不耽误生产和工作时间。
4)本发明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利用板式换热器对室内排风进行热回收,并对室外新风进行预冷,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5)采用本发明的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实现了室内排风及二次排风共用一台风机,减少了能耗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多风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土建送风道,2.换热管组,3.喷嘴a,4.风机a,5.板式换热器,6.空气过滤器,7.轴流风机,8.土建排风道,9.水箱a,10.水泵a,11.下送风蒸发式冷气机,12.排风口;13.第一填料,14.第二喷嘴,15.水泵b,16.风机b,17.第二水箱,18.第一供水管,19.第一喷嘴,20.第一水箱,21.第二填料,22.进风口,23.支风道入口,24.第二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6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