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B光源性能检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26004.1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4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兵;李静静;吉思浩;赵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b 光源 性能 检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OB封装产品良率的检测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判定封装COB封装产品材料匹配性及工艺稳定性的COB光源性能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固态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COB(chip-on-board)封装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厂商的重视,COB光源具有热阻低,光通量密度高,眩光少,发光均匀、成本低廉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家居照明、酒店照明等领域。
COB封装过程中原材料间的匹配性及工艺稳定性尤为重要,与其它封装产品相同,COB光源芯片与芯片及芯片与基板间依靠金线(或其它金属线)实现电气连接。一颗COB光源中,金属线的数量可达到几十根甚至几百根。由于各种原材料间热膨胀系数及金属线的焊接方式不同,产品组装成灯具,并投入使用后,热量增加,导致一根或者多根金属线受到损伤,随着热量的不断积累,损伤部位极易断裂,从而导致灯具出现闪烁或者不亮的现象。
目前行业针对COB光源原材料间匹配性及工艺稳定性的验证方法,大多是通过在生产工序中进行抽检来实现,抽检方法是将产品直接点亮测试,肉眼观察是否有不良。此种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常温环境下,焊点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大,但组装成灯具后,光源焊点温度却极速升高。因此,此种方案无法模拟灯具正常使用的状态,也无法有效判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判定COB封装产品材料匹配性及工艺稳定性的COB光源性能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COB光源性能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COB光源置于托盘中,产品间无挤压;
2)使用剥单颗治具将COB光源由连扳剥离成单颗;
3)调节加热平台至适合温度;
4)待温度稳定后,将步骤2中COB光源置于加热平台上,保证接触良好,持续适当时间;
5)打开电源供应器,依照不同COB光源产品调节至对应的电参数;
6)点亮步骤4中COB光源,肉眼观察是否有缺亮或者不亮现象。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3中,调节加热平台至合适温度为150度~180度。
进一步地,调节加热平台至合适温度为170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4中,COB光源产品在加热平台上持续加热的适当时间为5min~15min。
进一步地,COB光源产品在加热平台上持续加热的时间为10min。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采用铝盘。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4中,使用静电镊子将步骤2中COB光源置于加热平台上。
本发明的新颖特征在于将COB光源置于一定温度下进行点亮,此温度依据产品功率及使用环境而定,在此温度下,本发明有效地模拟了光源组装成灯具后的使用状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及专业性。
如上述将光源置于热环境下点亮并用于检测产品性能的方法,本发明将该新方法称之为“热测”,区别于现有技术中常温条件下检测COB光源性能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
实施例1:
步骤1:将:8个连扳的 9W COB光源置于大铝盘中,产品间无挤压
步骤2:使用剥单颗治具,将上述连扳分离成单个基板,共216pcs
步骤3:调节加热平台温度至150度
步骤4:使用静电镊子将2中产品置于加热平台上,保证接触良好,持续10min
步骤:5:调节电参数为15.5V,0.2A
步骤6:点亮4中产品,无缺亮及不亮
实施例2:
步骤1:将:8个连扳的 9W COB光源置于大铝盘中,产品间无挤压
步骤2:使用剥单颗治具,将上述连扳分离成单个基板,共216pcs
步骤3:调节加热平台温度至160度
步骤4:使用静电镊子将2中产品置于加热平台上,保证接触良好,持续10min
步骤:5:调节电参数为15.5V,0.2A
步骤6:点亮4中产品,无缺亮及不亮
实施例3:
步骤1:将:8个连扳的 9W COB光源置于大铝盘中,产品间无挤压
步骤2:使用剥单颗治具,将上述连扳分离成单个基板,共216pcs
步骤3:调节加热平台温度至170度
步骤4:使用静电镊子将2中产品置于加热平台上,保证接触良好,持续10min
步骤:5:调节电参数为15.5V,0.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6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液除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细管传感器充氦及校准氦压值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