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毒有机化工废水的PBOB处理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225907.8 | 申请日: | 2014-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炎华;陆曦;孙文全;赵贤广;胡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毒 有机化工 废水 pbob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毒有机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有毒有机化工废水的PBOB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及地方污水排放标准中对各污染指标、总量提出了更严格的限制,此外,相关政策法规还对各企业、园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中水回用要求。医药、农药、染料等化工行业,其废水中含有大量结构复杂、有毒、有害和生物难降解物质,导致其治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现己成为企业和园区废水治理中的难点。如何提高污水处理工艺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抗冲击性能,采用何种工艺进行提标升级改造已成为众多化工企业和园区重点关心的问题。
有毒有机化工废水COD高、生物毒性强,水质波动大,多数直接进行生化处理的工艺处理效果差且不稳定,这是因为生化系统抗冲击和抗毒性能力有限,经一次或几次冲击后常导致处理效果下降,污泥膨胀、解体,甚至死亡。因此必须在生化处理单元前增设物化预处理单元,以降低废水毒性,提高可生化性,增强系统的抗冲击性能。
对于较复杂水质,经上述物化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后,出水仍较难达标排放。这些废水中可降解物质已几乎被生物代谢完全,所剩难降解物质和生物代谢产物生化性很差(B/C<0.1),仅依靠延长停留时间、增大池容等方法难以最终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必须采用针对性强的深度氧化处理工艺,分解这些高稳定性有机物。于此同时,深度氧化还可以提高可生化性,去除嗅味和色度。对经深度氧化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水质,由于废水可生化性已提高,再进行生化处理可最终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有毒有机化工废水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有毒有机化工废水的PBOB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毒有机化工废水的PBOB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 工艺流程如下:进水→物化预处理(Physicochemical pretreatment)→一次生化处理(Biochemical treatment)→深度氧化处理(Advanced Oxidation treatment)→二次生化处理(Deep Biochemical treatment)组合工艺”(简称PBOB工艺)处理有毒有机化工废水;具体工艺如下:
(a)物化预处理:微电解、Fenton氧化或高效催化氧化中的一种或几种工艺组合;
(b)一次生化: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水解酸化/缺氧/好氧或水解酸化/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工艺中的一种;
(c)深度氧化处理:Fenton氧化、臭氧氧化或次氯酸钠氧化中的一种;
(d)二次生化处理采用适合低负荷运行的生物滤池、泥膜复合池或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一种。
有毒有机化工废水为pH值为1~14,盐分1%~26%,COD为1000~200000mg/L、总磷100~8000mg/L,氨氮500~80000mg/L,毒性为强毒,特征污染物几十到几千mg/L。
优选上述微电解单元的工艺参数为:pH为2~4.5;微电解塔内所投加药剂为轻质铁炭填料,运行前一次性投加填料占塔体积的1/2~1/4,定期补充消耗量;反应停留时间:2~4h。
优选上述的高效催化氧化的工艺参数为:双氧水的投加量占废水的质量比为0.275‰~0.81‰;反应温度:30~50℃,停留时间:0.2~0.6h。
优选上述步骤所述(a)和(c)中的Fenton氧化的工艺参数为:调节pH为3~5;双氧水的投加量占所在处理单元废水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1375‰~2.75‰,硫酸亚铁投加量占所在处理工艺单元废水量的质量体积浓度为20~1500mg/L;反应停留时间为1~6h。
优选上述的臭氧氧化的工艺参数为:调节pH为5~10;臭氧的投加量占所在处理工艺单元废水量的质量体积浓度为20~600mg/L;停留时间为0.5~3h。
优选上述的PBOB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次氯酸钠氧化的工艺参数为:调节pH为6~9,次氯酸钠的投加量为占废水量质量的0.05~0.5%(是按纯的次氯酸钠算得,一般用的次氯酸钠为10%有效氯);反应停留时间为0.5~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59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香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加工中心防锈冷却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