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纤维织构组织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225398.9 | 申请日: | 2014-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照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组织 金属材料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制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长纤维织构组织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材料是主要通过将原材料冶炼成金属液体,再将液体金属铸造凝固,然后通过轧制、锻压、挤压、拉拔等塑性加工方法制造成金属板材、棒材、块体材料、管材、型材、线材等。通过铸造方法制造的材料难免存在铸造工艺常有的缺陷,如偏析、缩松、缩孔等,虽然经过塑性加工这些缺陷被减少,但当制造的材料尺寸较大,材料的心部和端部由于塑性变形不充分,而无法完全消除而以微缺陷的形式存在,从而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
另一种方法是将原材料冶炼制备获得金属粉末,再将不同的粉末配制到一起,压制烧结成粉末冶金零件和材料。在制备金属粉末时,粉末的表面一般会形成一层氧化膜或其它钝化膜,在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容易混入杂质,很难保证粉末界面的洁净,从而影响粉末之间的冶金结合。粉末冶金材料具有一定的脆性,其抗冲击性能和疲劳力学性能相对较低。
金属丝材的生产方法有单丝拉拔法、集束拉拔法、切削法、熔抽法等,纤维直径可达1~2μm,强度高达1200~1800MPa,,因而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高的疲劳强度,用来制造钢丝绳和桥梁拉索及琴弦等。但丝材直径较小容易弯曲变形,编成绳后也不具有刚度,仍容易弯曲变形,无法制造成结构零件。有的将金属纤维编织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有的将金属纤维切断加入到粉末材料和复合材料中提高材料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高抗拉强度和高疲劳强度性能的长纤维织构组织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纤维织构组织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首先,将金属长纤维丝材进行紧密编织,形成编织体;然后通过塑性加工消除编织体内的空隙,并使丝材之间实现冶金结合,最终便可制造获得所需的具有长纤维织构组织的致密金属材料,即无孔隙金属材料。
所述塑性加工对于室温条件下易于塑性变形的金属进行冷塑性加工;而对于室温条件下难于塑性变形的金属,则需在金属的热塑性加工温度范围内进行,即先对金属长纤维丝材编织而成的编织体进行加热,达到金属的热塑性加工温度后,再对编织体进行塑性加工。
所述冶金结合可通过对塑性加工后的编织体进行加热烧结实现。
将金属长纤维丝材进行紧密编织之前,可先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使丝材表面生成表面膜。
所述编织体为绳索、管、型材、板状或块状。
所述塑性加工有锻压、挤压、拉拔或轧制。
所述致密金属材料为线材、棒材、管材、型材、板材或块体材料。
所述表面处理有渗氮、渗碳、镀铬、镀镍或镀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由于材料是纤维编织获得,纤维相互约束,互相制约;
2、本发明方法制造的具有长纤维织构组织金属材料,纤维织构是连续的,具有丝材高的抗拉强度和高的疲劳强度性能,同时具有常规体积材料的刚度,可以像普通金属材料一样加工成机械零件使用;
3、采用的丝材直径相同,紧密编织烧结后形成的材料显微组织均匀;
4、通过表面处理附着在丝材表面的物质随着丝材均匀地分布到制备的材料中;
5、对丝材进行表面处理后,表面膜完整地包覆在丝材的表面,编织烧结之后丝材的表面膜随丝材均匀地分布到了制备的新材料之中,制备出的长纤维织构组织金属体积材料的每一根纤维都受到表面膜的保护,金属体积材料抗腐蚀性能得到大幅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多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长纤维织构组织金属材料的制造方法,其情况为:首先,将金属长纤维丝材进行紧密编织,形成编织体(可以编织为绳索、管、型材、板状或块状等);然后通过塑性加工(锻压、挤压、拉拔或轧制等)消除编织体内的空隙,并使丝材之间实现冶金结合,最终便可制造获得所需的具有长纤维织构组织的致密金属材料,即无孔隙金属材料(可以为线材、棒材、管材、型材、板材或块体材料);其中,所述塑性加工对于室温条件下易于塑性变形的金属,对金属长纤维丝材编织而成的编织体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冷塑性加工;而对于室温条件下难于塑性变形的金属,则需在金属的热塑性加工温度范围内进行,即先对金属长纤维丝材编织而成的编织体进行加热,达到金属的热塑性加工温度后,再对编织体进行塑性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53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跟踪雷达手动操控装置
- 下一篇:传送部件、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