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血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24583.6 | 申请日: | 2014-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0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梅;顾国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P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栓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血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高发的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目前全球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死亡率已居其它疾病死亡率之首。血栓的形成可引发多种疾病,如肺血栓栓塞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手术或外伤后的深静脉栓塞。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寒,味苦,是常用的清热类中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栀子的主要成分及有效成分为以京尼平苷(geniposide)为代表的环烯醚萜类成分,该类成分具有解热、抗炎、保肝、利胆、镇痛、镇静、抗菌等与栀子功能主治相关的生理活性。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D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 methyl ester)为栀子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导泻作用。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尚没有发现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具有抗凝或抗血栓等生物活性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天然药物进行研究,提供一种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抗血栓的药物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辅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活性成分包括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
优选地,如上所述抗血栓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活性成分由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组成。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抗血栓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口服固体制剂,所述的口服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本发明通过大鼠下腔静脉实验性血栓模型,考察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发现,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可减轻结扎法所致下腔静脉血栓湿质量,这预示着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药用途,即: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在制备抗血栓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涉及的含有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的药物组合物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和进步性:
(1)较强的抗血栓形成的生物活性,并且作为天然药物,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2)为治疗血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候选药物,可以单独作为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用大鼠下腔静脉实验性血栓模型,考察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发现,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可减轻结扎法所致下腔静脉血栓湿质量,这预示着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具有显著的抗血栓作用。具体试验过程如下:
实施例1: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取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即: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5mg/kg)、试验组(40mg/kg),每组12只。各组大鼠按如下剂量给予相应的受试物:
模型对照组:10mL/kg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组:5mg/kg阿司匹林;
试验组:40mg/kg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
各组动物灌胃给药15d,1次/d,给药体积为10mL/kg,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乌拉坦(1.5g/kg)麻醉,参照Reyer的方法(Reyer L,Failure of asprin at different doses to modify experimental thrombosis in rat[J].Thromb.Res.,1980,18:669.),沿大鼠腹中线开腹腔,分离下腔静脉,于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交叉下方用丝线结扎,缝合腹壁。4h后重新开腹腔,用止血钳将距结扎处2cm的下腔静脉和与下腔静脉连接的其他静脉侧枝夹住,剪取该段静脉,分离出血管内血栓与滤纸上吸干残血,测其血栓质量,并按如下公式计算血栓形成抑制率:血栓形成抑制率(%)=[(对照组血栓质量-给药组血栓质量)/对照组血栓质量]×100%。统计各组试验数据,见表1。
通过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能显著减少结扎所致大鼠下腔静脉血栓质量(P<0.05),试验组能极其显著地减少结扎所致大鼠下腔静脉血栓质量(P<0.01),其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为23.07%、26.13%。
表1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栓质量和抑制率比较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未经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45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