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条设于支架上侧的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4582.1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0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王涛;管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条 设于 架上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条设于支架上侧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搬进城市,但是有由于房少人多,大多数人的居住环境较为狭小。而这个情况又很难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室内电器的体积则应当设计得越小越好。若是放置于人眼可见处的电器,更应当设计得越美观越好。
电磁炉作为广泛应用于中国家庭中的电器,渐向超薄方向发展。但是电磁炉越薄,尤其往25毫米以下发展时,其设计难度越大、其散热越难,进一步,还存在反向加热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条设于支架上侧的电磁炉,可解决电磁炉不够薄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磁条设于支架上侧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内设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线圈及设于所述线圈下侧的多个磁条,所述磁条与所述线圈间设绝缘片,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磁条与所述电磁炉的底壳间的支架,所述支架含铝或铜并呈板形,所述支架上表面设有多个限制所述磁条位置的凸起,所述线圈、所述磁条、所述绝缘片及所述支架固定于一起后安设于所述电磁炉内。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方案为:所述多个磁条包括多个扇形磁条和一个环形磁条,所述扇形磁条围成一个磁性环,所述环形磁条设于所述磁性环中心。采用该种磁条结构,安装简便,形成的磁条盘聚磁性好。
本发明第二优选方案为:所述底壳上设有螺柱或卡扣,所述支架边沿上设有与所述螺柱或所述卡扣匹配的螺孔或卡槽。采用该种固定方式进一步强固定支架,进一步增强整机结构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架上远离中心处设有容置测温器件的第一凹槽或第一开口;或/和所述支架中心处设有第一通孔。设置测温件的开口,使得测磁条温度或面板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更便于安装,进一步增强整机结构温度监控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架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且用于容置导线的第二凹槽或第二开口。设置该结构,容置连接温度传感器的导线,使得整机结构排布更为合理,进一步增强整机工作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五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架由纯铝片制成。其中,采用纯铝片,便于加工、节约成本且防反向加热效果好。
本发明的第六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壳间设有支撑凸起或所述支架直接贴于所述底壳上。若设置该凸起,于支架与底壳间形成通风通道,便于电磁炉散热,进一步增强整机工作稳定性。若直接贴合,使得电磁炉可以做得更薄。
本发明的第七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架厚度为0.3毫米到2毫米。采用该厚度范围的支架,即能满足超薄的需求,亦能满足加工过程中对于厚度的需求。
本发明的第八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架厚度为0.7毫米到1毫米。采用该范围,支架固定磁条的效果最好。
本发明的第九优选方案为:所述支架由一片板材冲压而成。采用本方案,制作简单、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脱离于传统电磁炉厚度,突破性的采用含铝或铜产品和作为支撑磁条的结构。由于所采用的材料延展性较好,在制作过程中,支架成型容易;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其上部结构为较开放的凸起,支架不易损坏,且使得磁条在固定过程中更为容易且不易损坏;在使用过程中,金属材料导热性更好,利于磁条散热。
综合上述优点,该电磁炉可达到20毫米以下的超薄结构且散热性能亦不受影响,也不会产生反向加热问题。
进一步,所述线圈、所述磁条、所述绝缘片及所述支架通过粘接或卡接固定成一个整体的加热模块。该结构较厚,避免支架本身因过薄而发生变形,使得整机制作和安装过程中败品率更低且使用过程中整机稳定性更好,同时,更便于电磁炉模块化制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亦可根据下述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电磁炉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中 电磁炉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支架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线圈盘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线圈盘设于底壳后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支架与底壳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4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管式集热取暖装置
- 下一篇:智能燃气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