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面快速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3843.8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7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贤;何伟兴;吴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鼎泰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02 | 分类号: | E01C11/02;E01C2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面 快速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快速修复方法,能够延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现有的路面包括混凝土路面及柏油路面,路面在频繁的轮载作用下,由于部分路基出现空洞、松散、不密实的情况,路面出现裂缝、错台、脱空、唧泥、沉陷等病害现象。现有技术中对该种情况的解决方案包括:(1)在出现裂缝后采取沿缝隙注入沥青或混凝土浆液来修补裂缝或加铺沥青层,由于此时的路面基层已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在频繁的轮载作用下,该病害会继续发展,因此该方法的有效性和耐久性较差且治标不治本;(2)随着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中断交通而采取开膛破肚、重新施工的维修方法,该方法仍不能解决路基松散、不密实的问题,今后仍会出现该病害;(3)采用如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102817299A的城市沥青路面修复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对路面进行破碎处理后再进行深度修复,该方法施工过程复杂,耗时长,对交通影响较大,还会产生噪声及大量粉尘,对环境保护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路面快速修复方法,能够快速修复受损的路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面快速修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利用探地雷达检测受损路面的路基脱空位置,标记路面渗漏位置,确定沉陷位置;
b.在靠近地下空洞,深层空洞或积水层处标出注浆孔位置,在各注浆孔位置进行钻孔并安装注浆管;
c.对注浆管进行注浆并实时监控路面铺装层的抬升情况;
d.注浆完毕后利用探地雷达检测路基内是否还存在脱空、渗漏及沉陷情况,对存在上述情况的位置重新进行钻孔、注浆;
e.注浆结束后对注浆孔进行封孔清理。
所述注浆孔的直径为12mm。
受损路面的路面裂缝为纵缝时,注浆孔分别错位布置于该裂缝两侧,同侧注浆孔的中心间距为100cm,各注浆孔中心至裂缝的间距为25cm。
受损路面的路面裂缝为横缝时,注浆孔分别错位布置于该裂缝两侧,同侧注浆孔的中心间距为100cm,各注浆孔中心至裂缝的间距为25cm,行车道边缘与相邻注浆孔中心的间距为37.5cm-87.5cm。
沿所述路面裂缝从一端向另一端“之”字形交叉依次对各注浆孔进行注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修复路面的浆料,该浆料用于上述路面快速修复方法的注浆过程。
该浆料是包括树脂与硬化剂的双组份高强度发泡型树脂。
该浆料在注入10分钟后完全固化并达到最终强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的路面快速修复方法,通过探地雷达检测缺陷与缺陷部位注浆相结合,快速确定路基受损部位并通过注浆修补,修复效率高;
2)所述注浆孔约12mm,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16mm的钻孔,在钻孔及后续封孔过程中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更小;
3)注浆孔沿裂缝错位布置有利于使浆料快速注入裂缝下方的空洞、积水层等处;
4)注浆孔与行车道边缘保持合适的间距,既有利于浆料的快速注入,又不会使注浆孔影响道路边缘的其它设施;
5) “之”字形交叉注浆可以使注入相邻注浆孔的浆料到达地下空洞或缝隙后固化相互连接成整体,增强地基的结构强度;
6)所述浆料不含水,不会产生干缩现象,能够密实填充脱空;浆料固化后有柔韧性与弹性,不容易发生开裂,其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比较接近,对铺装路面有支撑作用,同时该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阻止雨水下渗,对路面裂缝和接缝有良好的密封作用,从而避免路基再次出现积水层;
7)浆料固化后形成发泡状固体,其密度为水泥浆或沥青材料的8%,对存在病害的路基层或松散路基产生的附加荷载小;
8)该浆料的自由膨胀比可达20:1,能够快速填充脱空和裂缝,在膨胀过程中进一步压实周围的土层,同时在压力与膨胀作用下适于对沉陷的路面进行抬升;
9)该浆料可在注入10分钟后达到其最终强度,大幅度提高了路面修复的效率并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
10)该浆料在注浆过程中可以排出路基内的积水,注浆时及固化后的浆料都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
11)固化后的浆料稳定性强,不易老化变形,地下耐久性可达百年;
12)浆料固化后,各化学成分不会流失,对环境无污染;
13)经该浆料修复后的路面,后期无需定期维护、保养,减少了路面养护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鼎泰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鼎泰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3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供水止回限压接头
- 下一篇:一种防坠落保护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