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折叠的微创人工视网膜微电极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1839.8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3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晓安;谭治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8 | 分类号: | A61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叠 人工 视网膜 微电极 阵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微创人工视网膜微电极阵列。
背景技术
人工视觉是由眼球内植入电极、图相处理器、微型摄像机及传送装置所组成。图相由微型摄像机录制后转换成电信号再传送至图相处理器将信号放大、过滤,并由传送器传送到接收器,产生的电脉冲送至相应的刺激电极触点,从而刺激视视网膜内表面下层的神经细胞,使视神经产生兴奋并将图相信息传入大脑,形成视觉。在整个人工视觉系统中,人工视觉电极是人工视觉植入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工视觉植入体能否长时间存留于眼内便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因为眼睛是一个非常娇嫩的器官,外来植入物的长期存留随时可能引起感染的发生,而人工视觉的最终目标是要在眼内永久性安装这样一个植入体。目前对创口发炎主要采用注射抗生素及眼药水来解决,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术后发炎,化脓。
电极的尺寸及电极阵列:安装人工视觉的目标是让失明者看到的图像尽可能地清晰。这就要求每个微电极要尽可能的小,其传出的电冲动的刺激范围尽可能的集中,这样在单位面积里受到刺激的神经细胞数就尽量多,所传递的信息就会更丰富。
而现有电极形状为方形,刺激电极布线方式是向一个方向布线,导致尺寸大,走线宽,术中植入需要开口就大,创伤面大,有效刺激电极数量小且不集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更好地与视网膜黄斑区接触,刺激效果更好、可折叠以便可以通过小切口植入眼内,创口小,方便植入,含有药物,可以减少创口发炎,提高治疗效果的可折叠的微创人工视网膜微电极阵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的微创人工视网膜微电极阵列,包括可折叠的软基板,软基板两边可以向轴中心位置折叠,所述软基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与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由第一号连接触点组成,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由第二号连接触点组成,软基板上设有刺激电极阵列区,刺激电极阵列区由刺激电极组成,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中第一号连接触点的总个数加上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中第二号连接触点的总个数等于刺激电极阵列区中刺激电极的总个数,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与刺激电极阵列区通过排线连接,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与刺激电极阵列区通过排线连接,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刺激电极阵列区、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以及它们之间的排线均封装在软基板上,软基板边缘上设有布置在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两边的第一号缝线孔与第二号缝线孔,软基板边缘上设有布置在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与刺激电极阵列区之间的第三号缝线孔与第四号缝线孔,第三号缝线孔与第四号缝线孔靠近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软基板中间位置边缘上设有第五号缝线孔、第六号缝线孔、第七号缝线孔、第八号缝线孔、第九号缝线孔以及第十号缝线孔,第六号缝线孔、第八号缝线孔以及第十号缝线孔布置在同一边缘上,第五号缝线孔、第七号缝线孔以及第九号缝线孔布置在同一边缘上,软基板边缘上设有布置在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两边的第十三号缝线孔与第十四号缝线孔,软基板边缘上还设有布置在靠近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的第十一号缝线孔与第十二号缝线孔,刺激电极阵列区为半球形结构,刺激电极阵列区贴附到视网膜黄斑区,半球形结构的刺激电极阵列区能更好地与视网膜黄斑区接触,具有有效刺激触点更多,刺激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半球形结构的刺激电极阵列区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长轴为9~12mm,短轴为4~8mm,可以适应儿童、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号缝线孔与第二号缝线孔平行设置,第三号缝线孔与第四号缝线孔平行设置,第五号缝线孔与第六号缝线孔平行设置,第七号缝线孔与第八号缝线孔平行设置,第九号缝线孔与第十号缝线孔平行设置,第十三号缝线孔与第十四号缝线孔平行设置,第十一号缝线孔与第十二号缝线孔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刺激电极阵列区与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的距离是刺激电极阵列区与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距离的2~3倍。
进一步地,所述排线为金属丝。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丝为黄金丝或铂铱合金丝,金属丝导电性能好,铂铱合金丝导电性能好,尤其是黄金丝导电性能更好,生物相溶性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与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均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与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形状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号连接触点阵列区与第二号连接触点阵列区长为4~6mm,宽9~1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18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筋保护层双定位塑料垫块
- 下一篇:用于门式框架的横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