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耳鸣、中耳炎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1618.0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7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绍礼 |
主分类号: | A61K36/28 | 分类号: | A61K36/28;A61P27/16;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汤凌志 |
地址: | 5354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耳鸣 中耳炎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耳鸣、中耳炎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常常是耳聋的先兆,因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由耳部病变引起的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则可不伴有耳聋或眩晕,是耳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尤其是中老年者居多。轻度耳鸣患者尚可忍受,但已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重度耳鸣则会让患者心神不宁,夜不能眠,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引起耳鸣的原因有许多。如突发性耳疾、神经官能症、药物中毒、肾病等均可引起耳鸣并伴有耳聋,根据病因又可分为老年性、中毒性、传染性、先天性、噪音性等。
目前,国内外治疗耳鸣多采用仪器治疗、电刺激治疗等方法,效果并不明显,无法根治,且极易影响听力;治疗耳鸣的西药药物有许多,但西药副作用大且费用高,而中药见效慢,时间较长。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一般西医治疗采用消炎、滴鼻、抗菌、脱敏等治疗,但对于病情重、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者,上述方法往往很难奏效,
现在已有治疗耳鸣或中耳炎的研究报道,如中国专利CN103705802A,公开了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原料制备而成:露蜂房8-16份、白术12-18份、冬瓜皮50-70份、惹该仁50-70份、蒲公英12-18份、水红花子8-16份、郁李仁12-18份、龙胆草28-40份、菊花12-18份、甘草12-18份,但该发明只是针对中耳炎,不能针对耳鸣起作用。
综上所述,研究一种能同时对耳鸣、中耳炎都有良好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即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用于治疗耳鸣、中耳炎的药物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耳鸣、中耳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用量是发明人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得出的,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三七12-24份、冰片12-24份、白芷9-21份、苍耳子9-21份。
优选地,它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三七15-18份、冰片15-18份、白芷12-18份、苍耳子12-18份。
更优选地,它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
三七18份、冰片18份、白芷15份、苍耳子15份。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优选散剂、喷剂、滴剂等医学上可接受的剂型,它们的制备方法、辅料用量按现有常规工艺进行。
本发明还包括上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耳鸣、中耳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组方中: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归经:归肝经;胃经。功能:止血;散血;定痛,散瘀止血,清淤化栓止血,降血压,消肿止痛。
冰片,别名:龙脑、龙脑香、脑子、冰片、片脑、冰片脑、梅花脑、天然冰片、老梅片、梅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成份:为从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是近乎纯粹的右旋龙脑。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除龙脑外,尚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④张元素:“治大肠脱。”⑤李杲:“治骨痛。”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绍礼,未经李绍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1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扣壳体
- 下一篇: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