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石墨烯微片紫外屏蔽纺织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21538.5 | 申请日: | 2014-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曲丽君;田明伟;胡希丽;王玉姣;张宪胜;朱士凤;韩光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6M11/74 | 分类号: | D06M11/74;D06M11/46;D06M15/564;D06M15/333;D06M15/263;D06M15/55;D06M101/32;D06M101/06;D06M101/34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石墨 烯微片 紫外 屏蔽 纺织 复合 面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纺织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护功能的纺织面料加工技术,具体说是一种纳米石墨烯微片紫外屏蔽纺织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层厚度减少,太阳光中辐射到地球的短波长紫外线部分增加,适量的紫外线能够使人体内合成维生素并杀灭一些微生物和病毒,但紫外线过量摄入和短波化后,对人体会产生重大危害和影响;长期照射紫外线会使人的皮肤产生黑色素,出现晒黑和晒斑,如果晒黑和晒斑反复发生,会增加患黑色素瘤的危险。所以,开发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纺织面料及其制品对有效遮蔽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紫外线遮蔽剂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无机类紫外线反射剂,作用机理主要是对紫外线进行吸收、反射和散射,以阻止其进入人体皮肤,紫外线透射率较低的反射剂为二氧化钛、氧化锌,较为常用;另一种是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主要是对紫外线具有吸收作用,此类吸收剂的共同点是在结构上都含有羟基,在形成稳定氢键、氢键螯合环等过程中能吸收紫外线能量转变成热能散失,国内市场上常用的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是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上述两类遮蔽剂通过共混纺丝和后整理方法制备防紫外线织物,对于无机类反射剂,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对紫外线产生漫反射,以达到防紫外线效果,但其防紫外线效果的稳定性和效率有待提高;对于部分有机类吸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合与人体皮肤长时间接触。
同时,上述防紫外纺织品均处于紫外线防护系数(UPF)50、UVB透过率0.5%的防护效果,即可阻挡绝大部分紫外辐射,但不能完全屏蔽紫外线。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要求“紫外屏蔽”,即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远大于50,UVB透过率远小于0.5%,所以,开发一种紫外屏蔽纺织复合面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纳米石墨烯微片是一种新型碳纳米轻质材料,具有独特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由于其超高的强度、电导率、热导率、反射性等特性而得到广泛研究,纳米石墨烯微片的厚度(1-3nm)远小于紫外线波长(100-400nm),易促进紫外线的散射;纳米石墨烯在紫外波段的吸收峰在270nm,易产生电子-空穴对,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此外,二维平面结构对各类光线的反射效率高、遮蔽效果理想。基于上述特性,纳米石墨烯微片应具有理想的紫外屏蔽效果,可应用于紫外屏蔽纺织复合面料的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纳米石墨烯微片紫外屏蔽纺织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合理,易于操作,且产量较高,纳米石墨烯微片含量较少,生产的纺织面料具有优异的紫外屏蔽功能,适用于功能性紫外屏蔽纺织品。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石墨烯微片紫外屏蔽纺织复合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进行的纳米石墨烯微片屏蔽剂混合工序、涂层工序及紫外固化工序;所述纳米石墨烯微片屏蔽剂混合工序为:将纳米石墨烯微片溶液和纳米二氧化钛溶液震荡分散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粘合剂溶液中,混合溶液充分搅拌;其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纳米石墨烯微片溶液30%-60%,纳米二氧化钛溶液10%-30%,粘合剂溶液30%-60%;所述涂层工序为:采用的涂层方法为转移涂层法;所述紫外固化工序为:将纳米石墨烯微片涂层织物紫外固化,其中烘干温度为75-95℃,固化时间为5-30分钟,冷却后,将纳米石墨烯微片涂层织物与转移涂层纸进行剥离,最后,制得具有紫外屏蔽功能特性的复合面料。
优选的,所述纳米石墨烯微片溶液中纳米石墨烯微片固含量为1%-5%,纳米二氧化钛溶液固含量为5%-10%,粘合剂固含量为30%-50%;所述复合面料上涂层纳米石墨烯微片的平方米克重为0.1-2g/m2。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选自聚氨酯、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紫外光固化工序使用高压汞灯,辐照功率为100-500W,辐照距离为30-60cm。
进一步的,所述涂层工序的具体工艺为:在转移涂层机上对织物基布进行涂层整理,首先,将纳米石墨烯微片屏蔽剂涂在转移涂层纸上,涂层厚度为0.05-0.5mm;将所选用的织物基布与涂层进行粘合,用压辊进行加压,压辊隔距为0.15-0.5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15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