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炼厂干气浅冷吸附-吸收分离氢气、乙烯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220850.2 | 申请日: | 2014-05-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1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 发明(设计)人: | 蔡跃明;钟雨明;张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70/00 | 分类号: | C10G70/00;C01B3/50;C07C11/04;C07C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炼厂干气浅冷 吸附 吸收 分离 氢气 乙烯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炼厂干气的分类回收领域,涉及一种炼厂干气浅冷吸附-吸收分离提取氢气、乙烯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炼厂干气中的有用组份主要为氢气、轻烯烃和轻烷烃等。这些组份在炼厂干气中都是很有价值的,但目前它们很大量仍然没有实现最优化利用,而是直接用作了燃料,有的甚至直接点火炬放空。炼厂干气中既含有氢气,还含有大量轻烯烃和轻烷烃。这些组份可以分离出来分别利用,比将其直接用作燃料或重整制氢、合成甲醇的原料效益要高。
从炼厂干气中回收氢气、轻烯烃和轻烷烃的技术主要有冷油吸收分离法、膜分离法、吸附分离法等工艺。
吸附分离法是利用吸附剂对混合气体中各组份的吸附选择性不同,通过压力或温度改变来实现吸附与再生的一种分离方法,具有再生速度快、能耗低、操作简单、工艺成熟稳定等特点。通过压力变化实现分离的变压吸附回收干气中氢气工艺相对成熟,可获得纯度为98%(体积比)以上的氢气产品,但氢气回收率一般在85%左右。采用现有的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要从含低浓度氢气、乙烯等炼厂干气中同时回收高纯度的氢气、乙烯及乙烷,存在收率低、不能实现炼厂干气主要组份完全清晰分离、投资占地巨大等问题。
膜分离法是在一定压力下,利用进料气中各组份在膜中渗透速率的差异进行分离的。膜分离法回收FCC干气中氢气的装置于1987年在美国庞卡城建成,氢气回收率为80-90%。膜分离法尤其适用于带压、氢气含量低的干气中氢气回收,其优点在于占地小、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但膜分离回收氢气的纯度不高,一般为95-99%。而且在回收乙烯、乙烷方面,还没有相关采用用膜分离的方案提出。
冷油吸收分离技术是利用原料中各组份相对挥发度的差异(沸点差),通过气体透平膨胀制冷,在低温下将干气中各组份按工艺要求冷凝下来,不易冷凝的氢气最先得到,氢气回收率为70-80%,纯度为70-90%。其后用精馏法将其中的各类烃逐一分离,乙烯收率一般为90%以上。深冷分离具有可同时回收氢气及乙烯乙烷、工艺成熟、回收率相对较高等优点,一般适合处理大量干气的场合,尤其适合于炼厂集中地区,深冷分离缺点在于产品纯度不高,且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的吸附分离法、膜分离法以及冷油吸收分离法各自单独进行练厂干气处理的局限,提供一种炼厂干气浅冷吸附-吸收分离提取氢气、乙烯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所述炼厂干气浅冷吸附-吸收分离提取氢气、乙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对经过预处理、压力为0.5-1兆帕的炼厂干气进行第一次吸附,第一次吸附时的温度在5-20摄氏度得到富乙烯干气及浓缩气,其中富乙烯干气为第一次吸附解吸气,主要组分为碳二组分气体,浓缩气主要组分为氢气;
S2 步骤S1中的富乙烯干气经过加压至1-2兆帕后进入浅冷吸收步骤,所述浅冷吸收步骤的吸收温度与第一次吸附温度相同,所述浅冷吸收步骤中的不凝气体膨胀后返回到步骤S1再次进行吸附;步骤S1中的浓缩气在常温下进入第二次吸附得到产品氢气;
S3 所述步骤S2中浅冷吸收步骤得到的吸收液进入解吸步骤,解吸步骤对吸收液进行解吸分离,得到吸收剂和碳二组分,其中吸收剂被步骤S2回收利用,碳二组分进一步精馏得到乙烯;
所述主要组分为气体中摩尔百分比最大的气体,所述碳二组分为分子式中包括2个以上碳原子的烷烯烃类。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在第一次吸附之前的对炼厂干气预处理步骤,所述预处理包括对炼厂干气的脱酸气和干燥。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不凝气体膨胀所产生的冷量供浅冷吸收步骤自身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次吸附为变压吸附。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炼厂干气浅冷吸附-吸收分离提取氢气、乙烯装置,由第一吸附塔、第二吸附塔、浅冷吸收塔、解吸塔、冷量回收系统、压缩机、预处理单元组成;所述冷量回收系统为利用输入气体膨胀制冷的装置;所述第一吸附塔的底部出口与浅冷吸收塔的底部入口连接,第一吸附塔顶部出口与第二吸附塔的底部入口连接,所述浅冷吸收塔的顶部出口与冷量回收系统的入口连接,浅冷吸收塔的底部出口与解吸塔入口连接;所述解吸塔底部出口与浅冷吸收塔的吸收剂入口连接,所述冷量回收系统出口与第一吸附塔前置预处理单元入口连接,所述压缩机连接在第一吸附塔与浅冷吸收塔之间的管路上。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回收系统由膨胀机和冷箱组成。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精馏塔,所述精馏塔的中部入口与解吸塔塔顶出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0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