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雾霾口罩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0430.4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3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秦翠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翠梅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62B7/10;A62B23/02;A61L9/013;A61L101/56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雾霾 口罩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雾霾口罩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口罩,一般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它是为了人们的健康而设计的,用于阻止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可见或不可见的物质进行过滤,从而不会给人体来不好的影响。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从人的生理结构来看,由于人的鼻腔黏膜血液循环非常旺盛,鼻腔里的通道又很曲折,鼻毛构起一道过滤的“屏障”。当空气吸入鼻孔时,气流在曲折的通道中形成一股旋涡,使吸入鼻腔的气流得到加温。有人测试表明,在将零下7摄氏度的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其气流已被加温至28.8摄氏度,这就非常接近于人体的温度。如果长期戴口罩,会使鼻黏膜变得脆弱,失去了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故不能长期戴口罩。口罩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中戴用,例如在人多、空气不流通、有粉尘的地方。当然,在野外行走,为抵御风沙和寒冷,或在有空气污染的环境中活动,是需要戴上口罩的,但时间不宜过长。
口罩的阻尘效率的高低是以其对微细粉尘,尤其对5微米以下的呼吸性粉尘的阻隔效率为标准。因为这一粒径的粉尘能直接入肺泡,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最大。一般的纱布口罩,其阻尘原理是机械式过滤,就是当粉尘冲撞到纱布时,经过一层层的阻隔,将一些大颗粒粉尘阻隔在沙布中。但是,对一些微细粉尘,尤其是小于5微米的粉尘,就会从纱布的网眼中穿过去,进入呼吸系统。
传统的防雾霾口罩过滤效果不佳,不能形成对雾霾的完全过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分简单,使用效果好的防雾霾口罩用滤材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雾霾口罩用滤材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构成,
一种防雾霾口罩用滤材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构成,
一种防雾霾口罩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选择纯棉纱布、无纺布、微孔膜作为基材,将基材浸渍在増香溶液中,进行浸泡,使基材具有一定的香气,然后将基材烘干杀菌待用;
2)将过滤材料喷涂在烘干后的无纺布上,然后制备成口罩,口罩由内至外依次为纯棉纱布层、无纺布层、纯棉纱布层、微孔膜层和无纺布层;
3)对口罩进行修剪,然后在60-70℃的烘箱内加温30分钟,取出后冷却即成。
所述増香溶液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
所述増香溶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得,包括如下步骤,
1)将蛇床子、苦参、薄荷、桂花研磨成细粉后,混合在一起,置于砂锅内加水没过药面,浸泡20分钟~4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煮沸后再续煎30分钟,共煎煮三次,合并三次煎液过滤,得溶液a;
2)将去离子水加温至50-70℃,然后将大蒜末、野菊花、茉莉花投入去离子水中,浸泡60分钟,过滤得溶液b;
3)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均匀即可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对滤材材料的特殊选择,使得口罩过滤效果好,透气性好;
2)增加浸渍工艺,使得口罩在佩戴时无异味,具有自然的花香,提高身心愉悦感;
3)在増香溶液中增加中药成分,能够对口罩起到杀菌效果,确保气囊佩戴时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防雾霾口罩用滤材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构成,
1)选择纯棉纱布、无纺布、微孔膜作为基材,将基材浸渍在増香溶液中,进行浸泡,使基材具有一定的香气,然后将基材烘干杀菌待用;
2)将过滤材料喷涂在烘干后的无纺布上,然后制备成口罩,口罩由内至外依次为纯棉纱布层、无纺布层、纯棉纱布层、微孔膜层和无纺布层;
3)对口罩进行修剪,然后在60-70℃的烘箱内加温30分钟,取出后冷却即成。
实施例2
一种防雾霾口罩用滤材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构成,
一种防雾霾口罩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翠梅,未经秦翠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04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