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混凝土路面改为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7596.0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7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代果;姚勇;李谦;苏军;朱榆萍;任耕北;石军;邓勇军;褚云朋;张兆强;高红伟;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靓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14 | 分类号: | E01C7/14;E01C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混凝土 路面 改为 透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改黑”过程中的路面改造施工方法,特别是城市园林、停车场等区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环保建设越发的受到重视,各种道路改造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其中,城市园林、停车场等区域道路改造占有一定的比例。传统路面大多采用沥青、混凝土、石板材或水泥砖铺设,故被称为硬质路面。它的优点是路面整齐、强度高、耐久性好,最大的缺点是不透水,排水依靠地下污水管道,降雨时雨水直接作为污水被处理,阻断了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不利于自然环境的水循环。而对于排水系统不畅通的地区,雨、污水易在路面淤积,溶入生活垃圾后严重影响城市卫生。此外,硬质路面易吸收、储存并反射太阳热量,使地面平均温度升高,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从而引起环境和生态负效应,不利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各国的研究者们都在积极思考探索开发新型的路面铺装材料,透水混凝土也因此应运而生。与传统路面材料相比较,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透水、透气、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缓解城市热岛现象等优点;同时,可以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维持土壤温度,改善城市地表植物和土壤生物的生存条件,有利于生态平衡,并且,透水混凝土能够吸收车辆行走产生的噪音,有利于创造安静舒适的交通环境,透水混凝土能有效的减轻雨水造成的道路排水系统负担等问题。
检测表明,当透水混凝土地坪孔隙率达15%-25%时,其透水速度达到31118L/m2/h-51196L/m2/h,排水率极高。透水混凝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透水混凝土用于道路改造工程主要是利用该材料有别于普通混凝土的透水性能,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其透水性是各个施工队考虑的要点。调查显示,在现有的道路改造工程中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结构方法主要是在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直接覆盖浇筑透水混凝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利用透水混凝土本身的透水性能,采用更优化的施工方法以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能,达到更好地透水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改为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按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A、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透水混凝土孔隙率P,并预备相应的透水混凝土;
B、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均匀钻孔,并确保每个孔都贯穿水泥混凝土路面层直至路基,所述孔由均匀分布的大孔和均匀分布在大孔周围的小孔构成,且大孔的数量远少于小孔的数量,将孔口面积之和与水泥混凝土路面面积之比称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开孔率Φ,则需Φ大于P;
C、在钻孔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层上铺设土工布,且在遇大孔孔口处将土工布开口,开口大小与大孔孔口大小一致,使大孔贯通土工布;
D、在铺设的土工布上浇注透水混凝土面层,且在大孔中填实透水混凝土;
E、养护后就形成透水混凝土路面。
进一步的方案是小孔的数量为大孔的数量的5-20倍。
本发明中:
大孔中的透水混凝土与透水混凝土面层整体浇筑,雨水能够通过大孔渗透到下层土壤;同时,大孔中的透水混凝土形成的“柱”将上部透水混凝土面层与下部水泥混凝土路面层形成咬合结构,因而,该“柱”起到强化整体的结构性作用。
小孔形成透水通道,增强透水能力。
该结构分别形成大小两种直径的透水通道,使整个路面都能够透水,保证了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透水能力。
土工布层隔离、过滤杂质,避免堵塞透水通道。
透水通道与路基连通,起到直接透水的作用。
而以往道路改造中,大多数施工方法是直接在水泥混凝土面层上铺设透水混凝土,这样既不能达到预期的透水效果,也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容易出现局部开裂的现象。
孔隙率P和开孔率Φ主要根据当地地质、气候、特别是降雨量等情况确定。
小孔的数量和大小、大孔的数量和大小、孔间距等除应该满足开孔率Φ要求外,还应该根据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强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实验表明,小孔的数量为大孔的数量的5-20倍。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靓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科技大学;绵阳靓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7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线缆端头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