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蚯蚓粪的有机无机肥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216432.6 | 申请日: | 2014-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飞;赵建荣;胡正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1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蚯蚓 有机 无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肥料领域,尤其属于一种基于蚯蚓粪及微量元素的有机无机肥加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作物施肥主要依靠无机肥。随着无机肥的不断施用,无机肥的副作用也日益明显,施用无机肥的瓜不香、果不甜、菜无味,而且长期施用无机肥,对土壤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然而单一施用有机肥也存在着养分含量低,不易分解,不能及时满足作物高产的需求。而微肥对于经济作物也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严重的缺乏微量元素会导致许多植物发生病害症状而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有机无机肥选用了蚯蚓粪为绿色有机肥,经过大量实验摸索,找到
了一条合适的复混肥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其中蚯蚓肥含量≥20%,水分≤30%, N≥3.0%、P2O5≥3.0%、K2O≥3%,微量元素Fe、Mn、Cu、Zn均大于0.1%。本发明与国内同类复混肥研制技术相比, 该技术具有养分均衡、肥效显著( 平均增产约5%) , 氮磷钾含量高, 配方比例可调、添加微量元素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1. 一种基于蚯蚓粪的有机无机肥,其生产步骤为,
(1)发酵:将新鲜蚯蚓粪收集后除去异物;进行生态除臭,即先将蚯蚓粪与水采用1:2~3 的重量比混合后,再加入1%~2% 的酵母粉混合均匀,在22℃ ~28℃下发酵8~12天;
(2)脱水干燥:发酵后的蚯蚓粪在恒定在120摄氏度的烘箱内进行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
1~2小时;制成粉状有机肥半成品;
(3)配料与造粒:将粉状有机肥半成品、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和粘结剂按照重量百分比为80.2%~90.2%、3%~5%、3~5%、3%~5%、0.16%、0.16%、0.11%、0.11%、0.26%混合均匀后,在转鼓造粒机内进行造粒;
(4)干燥:由转鼓造粒机出来的颗粒由输送机送入烘干机内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05℃,时间为0.5~1.5 小时;
(5)冷却:被烘干的颗粒,放在室温下冷却,冷却至温度为18~22 摄氏度;
(6)筛分:冷却后的颗粒直接进入筛分机,按照颗粒直径r 的大小筛分,0.4cm ≤ r ≤ 0.6cm 为成品,筛出后经检测达标后包装。r > 0.6cm 和r < 0.4cm 的颗粒重新造粒后重复步骤4~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a、它能生产出适合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复混肥。本发明的配比提供了作物生长所必须的N、P、K 三种大量元素,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抗逆性;b、仅采用蚯蚓粪作为有机肥的原料,第一、没有对资源造成浪费,而是对资源进行再加工,作为一种很好的原料进行二次利用;第二、基本不污染环境,即本发明采用的基本是绿色无害原料,对环境基本无污染;c、采用有机肥、无机肥结合的方式对农作物进行施肥,这样可以弥补有机肥料营养不足,无机肥养料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的缺点。具有无机养分速效和高效性,有机养分释放缓慢、全面持久并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做到速效、高效、长效性相结合养分供应平衡、稳定,使供肥与需肥区域同步,二者相互弥补缺陷达到更好的施肥效果;d、配方合理、养分齐全、富含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指标,而且还可以更新或丰富土壤有机质,提高产品质量。
下面就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基于蚯蚓粪的有机无机肥,本发明的生产步骤为,
(1)发酵:将新鲜蚯蚓粪收集后除去异物;进行生态除臭,即先将蚯蚓粪与水采用1:2 的
重量比混合后,再加入1% 的酵母粉混合均匀,在22℃ ~28℃下发酵8天;
(2)脱水干燥:发酵后的蚯蚓粪在恒定在120摄氏度的烘箱内进行干燥处理,处理时间为1小时;制成粉状有机肥半成品;
(3)配料与造粒:将粉状有机肥半成品、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和粘结剂按照重量百分比为84.2%、5%、5%、5%、0.16%、0.16%、0.11%、0.11%、0.26%混合均匀后,在转鼓造粒机内进行造粒;
(4)干燥:由转鼓造粒机出来的颗粒由输送机送入烘干机内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05℃,时间为0.5小时;
(5)冷却:被烘干的颗粒,放在室温下冷却,冷却至温度为18 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6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式杠铃置放架
- 下一篇:相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