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曝气孔搅拌杆并采用加压曝气的堆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13999.8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延梅;周英男;贺方兵;陈林;孙艳红;王佳炜;甘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9/04 | 分类号: | C05F9/04;C05F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孔 搅拌 采用 加压 堆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曝气孔搅拌杆并采用加压曝气的堆肥装置。其涉及一种能将有机废物进行堆肥化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堆肥化方法处理粪便、有机生活垃圾等有机废物是符合现代低碳经济理念的良好手段。堆肥装置是堆料和堆肥反应进行的重要承载物,而装置散发的臭气往往成为限制小型堆肥装置在居民生活小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室内场所进行应用的致命缺陷。而堆肥反应器内物料混合不均匀、通风曝气不充分不均匀,堆体内存在厌氧核,堆肥反应进程慢,是导致堆肥产生臭气的重要原因。开发能均匀搅拌物料、充足均匀曝气的堆肥装置对堆肥化装置在室内场所进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曝气孔搅拌杆并采用加压曝气的堆肥装置,该装置可以在实现有机废物堆肥化处理时,均匀搅拌物料、充足均匀曝气,将堆体内存在的厌氧核降至最低水平,可在加速堆肥化反应进程的同时大幅度减少臭气物质的生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设计了一种带曝气孔搅拌杆并采用加压曝气的堆肥装置,该装置系统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堆肥反应器主体部分,动力供给部分,空气供给、预处理与增压部分,堆肥气体吸收与处理部分。该堆肥装置系统的四大部分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堆肥反应器主体部分由进料口、保温层、搅拌杆、搅拌轴、出料口、堆肥仓组成;反应器外壁与反应器内壁之间的空间填充上保温材料构成保温层;反应器内壁所包容的圆柱体空间即为堆肥仓;搅拌轴居于堆肥仓的中心位置,搅拌轴内部为中空结构,内部为中空腔,多根搅拌杆分别以搅拌轴的轴心为中心向堆肥仓的不同方向伸展,以确保堆肥反应进行时物料的均匀搅拌,搅拌杆上均匀布设着曝气孔,给堆肥反应供气时曝气孔开启,不供气时曝气孔关闭;搅拌杆外部材料结实耐用,内部中空可确保供给空气时空气的畅通流动,外壳使用双层结构,外壳里外两层均有孔洞,曝气时外壳两层的孔洞对齐使气体顺利流出;当不需要曝气而要进行搅拌时,通过搅拌轴上的曝气控制设施拉动曝气控制杆,搅拌杆外壳里层转动,搅拌杆外壳两层的孔洞错开将外壳外层的孔洞封死,能很好的防止搅拌时曝气孔的堵塞;堆肥气体导排口自身装有阀门,堆肥反应进行时阀门呈开启状态;露出堆肥仓外部的搅拌轴由搅拌轴支架和支撑垫层来进行柔性撑托,并且有滚轴相连接。动力供给部分由电机和必要的传动控制组件构成。空气供给、预处理与增压部分由风机、气体流量计、气体干燥器、气体预热器、空气增压设施、气体导管组成;堆肥所需空气由风机提供,空气通过气体导管流经气体流量计进入气体干燥器中进行干燥,空气干燥后流入气体预热器中进行预热处理,干燥预热后的空气进入空气增压设施进行加压,干燥、预热、加压后的空气经气体导管进入搅拌轴的中空腔,进入中空腔中的气体通过各搅拌杆的中空部分到达各个曝气孔;气体导管与搅拌轴经柔性连接相连,并且气体导管的内壁与中空腔紧密相接,搅拌轴还与滚轴紧密相连,搅拌杆的内部中空与搅拌轴的中空腔相通。堆肥气体吸收与处理部分由堆肥尾气导管和堆肥气体吸收与处理设施、支架和排放口组成;堆肥尾气流经堆肥尾气导管进入堆肥气体吸收与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
搅拌轴和各个搅拌杆用无缝钢管制作,搅拌杆和搅拌轴通过光滑的无缝焊接来连接;反应器外壁与反应器内壁由不锈钢或有机玻璃或其它结实材料制成。进行堆肥时,堆肥物料破碎至适宜粒径,经堆肥调理剂调理后,由进料口进入堆肥仓,翻堆时由电机经由传动控制组件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带动搅拌杆转动,多条搅拌杆分别以搅拌轴的轴心为中心向堆肥仓的不同方向伸展,可确保堆肥反应进行时物料的均匀搅拌;需要曝气时,干燥、预热、加压后的空气由搅拌轴的中空腔进入各个搅拌杆的内部,再通过搅拌杆上的曝气孔通入到堆肥仓的各个部位从而达到均匀曝气的目的,加压空气的通入可防止堆肥物料进入曝气孔,确保曝气时物料不会进入搅拌杆内部,避免了曝气孔的堵塞;控制堆肥物料的含水率和堆肥的通气量避免堆肥渗滤液的产生;堆肥尾气流经堆肥尾气导管进入堆肥气体吸收与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堆肥完成后堆肥产物由出料口出料,进行后续利用或出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3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